01
朝九晚五的生活,让人有些倦怠,总想找些事情做,来弥补一下空缺。弹吉他,学了一段时间,应手指不灵活,魔音绕梁,险些被投诉,就放弃了这一技能;后准备练瑜伽,瑜伽垫都买好了,练了有一个星期,却因脚被玻璃划伤就此搁浅。幸淘得几本书,以聊藉这时间!
02
我资质平平,扔在人群里激不起半点涟漪。每天都在自我否定中度过。不可置否我是自卑的。不管在什么方面我都显得很差劲。在我意识到这点时,我想我还是多看书,读读文字,在书中找到寄托。
03
我也不知应该读些什么书,就买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贾平凹的《游戏人间》、余华的《活着》、席慕蓉的诗集《七里香》以及《诗经》。
初读的第一本书是《文化苦旅》,这一篇篇的散文将我带到了文化的盛宴中。先生笔下的历史文化不仅仅只有晦涩难懂的文字还有一种情理交融的雅致语言。有人评价他的文字“语言在抒情中融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
其中有一篇《黄州突围》,写苏轼的文章,让我重新认识了苏轼。在此之前,苏轼在我的理解中就是一个大文豪,也仅仅是一个大文豪,没有其他的词可以修饰他。但在余秋雨先生的笔下,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苏轼。他也会有生活的窘迫,也会因食不果腹之事烦恼,也会苦中作乐,自怨自艾。也会很快就进入到生活中去,为生活奔波。所以苏轼自诩“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因他的这种生活态度,所以很快能从失落的生活中站起来,负重前行。
因着余秋雨先生的文字,我知道了从前所不知,所不熟悉的人或物。我喜欢先生的文字,他可以把我从文字中带到历史中去,带到苏轼的身边,去了解那个朝代的风云更迭。
读了他的书,我也不必忧心我下一批书读什么。跟着先生走,读先生喜欢的书,总不会错的!
第二本书读的是《游戏人间》,这本书将我带到了关中平原。“关中平原”这四个字对我来说,就是地理上的某一块地方。在贾平凹先生的笔下,我像是去关中旅游了一趟,看西安的城墙,秦始皇的兵马俑;喝关中的西凤酒;吃着羊肉泡馍,听着秦腔。关中的地貌风情,在先生的描述下仿佛像是有了灵魂一般,在我的眼前一一闪现,一一讲解。
04
贾平凹先生说: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也不去理会,但日子就是这样有秩或无秩地过着,如草一般,逢春生绿,冬来变黄。
我想我有机会慢慢填补身上的空缺,不至于让自己看起来一无是处。读书,是一个很好的消遣方式,辨是非,明事理!
虽技不如人,幸来日方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