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日:“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 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有人说:“冉雍这人有仁德却没有口才。”孔子说:“何必要有 口才呢?靠口才对付人,常常惹人讨厌。没有仁德,光有口才有 什么用呢?”
“雍”,姓冉,字仲弓,孔子弟子,孔门十哲之一,以德行著称,孔子对他有极高评价,说他的德行足以为王。
这个惊人的评价弟子中还没人得到过。孔子临终时还在弟子们面前夸他:“贤哉雍也,过人远也。”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大概老师平时夸冉雍太多了,有人就说,冉雍同学仁义没得说,但是口才不行。“佞”(nìng),巧言佞色的佞,但这里并不是贬义,就是能言善辩之意。
孔子听了不高兴了:“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要口才干什么?“御人以口给。”“御”,抵挡。“给”,辩论。拿嘴巴去对付人,屡屡招人厌憎,有什么好?你说冉雍仁义,但是没口才。他仁不仁义我不知道,但是要口才来做什么呢?
孔子曾说过,“刚、毅、木、讷,近乎仁。”其中,“木”和“讷”就是少说话,不要逞口舌之利,只有这样才能接近于“仁”的境界。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孔子最反感的便是巧言令色之人。本章孔子借别人对冉雍的评价,再次对好逞口舌之利的行为进行了批评。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58919/96a17d0e0c73de2b.jpg)
在生活中,有些人不但反应快,口才也好。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总能看到他们在高谈阔论,总是在炫耀着自己的才能有多么出众。倘若他们在生活中或工作中,与他人发生冲突或争辩,很可能会凭着自己的“辩才”无往而不胜。
不管自己有理没理,只要让他们抓住了对方语言上的漏洞,就会展开大肆攻击,将对方辩到哑口无言。这种人若是放到辩论会上或是谈判桌上,也许是个人才。可是,人生不是一场辩论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此“强势”,早晚是要吃亏的。
能言善辩,只是压制人一时,人家当时辩不过你,或屈服于你。但心中并不舒服,其后必有反弹。而且人一旦口才太好,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便容易逞口舌之利,或强词夺理,或巧言惑人,或因言取祸,或恶语伤人,都不是吉祥之事。戒之!戒之!别人夸你口才好,你不要认为是好事。
孔子早就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的话,又一再主张“敏于事而慎于言”,因此,是绝对不喜欢耍嘴皮子,靠伶牙利齿讨生 活的人的。
今天学习了不要耍嘴皮子,口才够用就行。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