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迷上了读茅盾文学奖系列作品。从这些以现实主义为主基调的作品里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国各个角落下、不同时期里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起起伏伏,感受他们曾有过或正在经历着的快乐与哀愁。随着作者的笔锋所指,我们更是能深切体会到人性光明与阴暗复杂两面的幽微奥妙所在。
总之,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就推荐他/她去读茅盾文学奖作品吧,因为他/她能从中看到各种形态的人类之爱,深沉似海的,无私无畏的,狂热不羁的,平淡如水的,不离不弃的,挣扎虐心的种种爱事让人读之或潸然泪下,或悲欣交集,或开怀大笑;如果你恨一个人,那么也推荐他/她去读茅盾文学奖作品吧,因为他/她会看到存在在人类社会数千年时空里各种光怪陆离的恨与仇、痴与愤,偏执的,隐忍的,疯狂的,绝望的种种难事让人读之忍不住废书长叹,唏嘘不已,真正感受到汗流浃背的震撼效果。
最早与之结缘是那部自初中时就拜读过,后来在大学、研究生期间又一再重温的《平凡的世界》。路遥先生的这部作品应该是我读过的第一部文学大快头。2003年初中毕业后的那个炎热暑假,大姐从同事那里借了这本书给我看。后来在看护自己家苹果园子而无聊闲煞时,并无期待地翻开了它想借以打发时光(少年时期的心性总是感觉时光过的尤其的慢),读着读着却一不留神进入了不知肉味的境界里头,常常家里来人喝我快回家去吃饭了时,自己还欲罢不能地埋头在书间,对他们的呼唤充耳不闻。
轰轰然间,宛如天地初分,几指大小的一部书却让自己通晓了如此多世事,自此算是挥手告别了无知少年。现在回想,隐约间还能记起那个夏天的熟悉场景-白亮的阳光辣辣地照着大地,赖着苹果树荫的遮护,懵然若有所懂的我自此结识了孙少平,田晓霞,金波,金秀等人物,感受到了他们有过的欢乐与悲伤,激情与挣扎,绝望与希冀,挫折与奋进。相信很多读过此书,家来自农村而家境又非很好的朋友都有过隐隐视少平为自己影子的感觉吧,而美丽聪明,热情开朗的晓霞则自然是那个时期最最理想的恋人模子。。仗义有情有义的金波则是最最要得的好朋友。。四处招摇撞骗,不事生产家业,喜欢到处奔波闯荡,混迹于天地间的王满银开始让人恨的咬牙,怒其不争,而后来其年岁渐大,再也无力在外游荡而幡然回悟,归家开始平平稳稳地过日子的时候却又让人读出了一股悲凉可怜。
时至今日还记得当年最打动自己的两个场景,都是跟爱情相关的(毕竟这是懵懂少年最感兴趣的,呵呵)。一处是从部队转业回家的金波多年后回到他当年所在的部队驻扎处,发现物是人非,再也没有了当时的青青山冈与绿绿草原,更不见了跟自己歌声往来的那个小小姑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繁华匆忙的城市,大家都形色匆匆地来来往往。一切都再无痕迹可寻,徒留往事堪伤。最后他站在当年站岗时所在的一处高岗上而如今则成了一繁华交通路口中央,孤独地唱起了当年的情歌,歌声依然嘹亮,只是多了些沧桑。。可惜如此有情的歌声最终空自落在了风里,再也没有了当年的回响。。他在那里旁若无人地唱着,一曲又一曲,全然不顾纷纷驻足观看的路人们的指点与戏谑,也不顾走上前来的警察同志们的喝止与训斥。。读之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悲感人生时事际遇不定,造化弄人。。另一处则是得知晓霞死讯的少平由震惊而变得麻木,实在不肯(其实是不愿)相信这个世界会如此残酷,会忍心将如此楚楚女子给生硬地带离人世。。他拒绝接受冰冷的现实,顽固地欺骗自己女友还活着。。他如平常般地过着日子,坚信着女友还活着这一“现实”,偶然在睡梦中梦见女友真的‘死’了的他会一身冷汗地惊醒过来,然后开始选择不再睡觉以让清醒的意识不断提醒自己女友还活着这一‘现实’。。终于艰苦等到了再次约会的日子,他早早地到了旬日之前约过的见面地点,并在那里等候了一天一夜,可恋人最终终于没有出现。。于是他开始真正意识到了自己已经永远失去了她这一现实。。。读之让人流涕,唏嘘。。废书而不忍再读。。
一部书里讲了太多道理,实难以凭一小文一一道出。作者有力地刻画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上众生的平凡面貌,但在他异常冷静、平淡的叙述中,我们却渐渐感觉到了平凡人生的不平凡,卑微生命的波澜壮阔。真正是再平凡的小人物也可以拥有自己起伏非凡的人生。而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史诗,都非常的可读可歌,可为之一涕一叹。人生如此美好艰辛,一定要努力而真诚地活着,不虚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