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外婆和我的小孩说话,就会觉得有点滑稽。因为外婆说的是方言,而我的小孩却只会说普通话,两个人你一种语言我另一种语言,听起来感觉有点别扭,好在孩子也能听得懂,只是不会说。而现在的孩子,又有多少人能流利地说出本地的方言呢?时代的进步,已经让普通话完美占据了主导市场,方言正以一种无言的方式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方言,也就是每个地方的母语,是一个民族进化过程中语言的载体。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随着普通话的不断普及。方言,正逐步走向萎缩甚至于灭绝,保护方言,拯救方言,也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增强,随着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通用语言——普通话,甚至于英语,正以前所未有、方兴未艾之势席卷整个华夏大地。而方言,在这种强大的“攻势”面前,正步步退缩,甚至灭绝。
如今,能保持较为浓厚方言的地方,一是有运用此种方言的庞大的人群,二是较为落后、闭塞的地方,越是闭塞,越是落后,与外界交往越少,方言保存得就越好。而后者显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结果。
现在的孩子,会说当地方言的越来越少了,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普通话,对于自己的母语——方言,偶尔可以听得懂,但说不出口。方言更多的存活于中老年人的口中,而随着这些中老年人的离去,方言将会面临怎样的一种境地呢?未来,还有谁会说方言吗?
看看我们的国粹“京剧”的遭遇,看看现在还有多少人懂得越剧、昆腔,你就会明白,我们的方言受到多大的冲击,你就会知道,拯救方言,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实在是一个很忧虑的问题!方言见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浮浮沉沉、悲欢离合。中国是地域文化极为丰富的国家,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出几百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方言,而各种地域方言之间的交流、互动、合作、沟通、竞争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不断繁荣。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可以说,正是这些不同地域方言的存在,才使中华民族源远流长、长久不衰!也可以这么说,没有地域方言,没有地域文化的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繁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是人记忆中最原始最朴素也是最感动的东西。当我们身处异地他乡而能听到乡音,当我们在陌生的环境中能听到乡音,就会在不自觉中唤醒我们灵魂深处最朴素的情感——思乡的情感。方言是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确认身分最直接的标志,甚至达到“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境界。当某个时候,当方言消失的时候,我们的情感中是不是缺少了某种可以怀念的东西。当地球人都是同一种语言的时候,我们的情感中还会有这种感觉吗?
普通话的推广是为了使更多的人在这开放的社会中能更好的交流,作为官方及公共场合运用普通话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中国这么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没有一种共同语言,人们就无法正常的交流、无法正常工作和学习。但请给方言留下一片容身之地吧,千万别为的推广而去扼杀方言。在平等对待的基础上让方言自由的发展,这样才会让中国文化更加灿烂辉煌。
语言是一条河流,在奔腾不息的流动中总会有其他河流的融入,或者融入其他河流。尽管有时它会融释,但只有融入更大的河流,它才不会干涸。这就像是一滴水,只有把它放入大海中,它才会永生。方言,也是如此,不与外界联系的禁锢于一地的方言终将是要自行消亡的,只有与外界交流沟通,在与各民族各方言的交流中生存、发展,方言才会有生存的空间。
拯救方言,离不开你我的共同参与。别把方言弄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