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值班室坐着,空调的暖风吹的口干舌燥。出门找到更衣室里,有一个电水壶。到卫生间接了一壶水烧上,等了几分钟去看,已经开了。倒进杯子一看,吓了一跳。水里浑浊不堪,往杯里看去,竟然是乳白色的。倒掉重新倒了一杯,还是如此。就放弃了。
下楼到熟识的一个领导屋里,他那里有饮水机和桶装水,但是不能加热,同样的需要用水壶烧水。等水开的过程中,无意看到桌子上有一份公司的内部小报,就拿起来翻看。似乎是半年前的一期,发现第四版都是安全主题的文章,记得自己也有投稿,还给发了个奖杯。(是真的水杯)就看看有没有自己的文章在里边。
果然在第三版里找到了。不过我的名字写错了,而且排版似乎出了问题,一个自然段被硬生生拆成两段了。估计是我自己整理电子版的时候没注意,分成两部分了。编辑人员估计是原样复制的。因为第二版那个几乎占据了整个版面的公司明星部门主管的文章,也有这样的错误,而且是在第一段。看得出他很下功夫,估计这文章也不像别的领导一样由下边人代笔,因为有很多重复的地方,逻辑上的不通顺,要是下边人写,估计会极力避免,而且里面涉及了很多私人生活的描写,怕是只有他自己能够写出来。
上次自己和一众领导的照片刊登在这小报上的时候,就想着找一份收藏起来,怎么说也是上过印刷品的人。结果那一期出来之后一看,因为当时特意歪了一下头想让镜头透过前面人的缝隙排到我。结果用力过猛,直接让自己的脸被大领导挡住了。实在是滑稽无比。而且其他人拍出来也是面目模糊,遂放弃。这篇文章倒是可以收起来,毕竟是第一次。曾经还异想天开的想着自己的才华被领导发觉,然后让我在这小报上开个专栏什么的,专门谢谢公司的趣事。比起那些个网上和文摘杂志上抄下来的文章要好的多。可惜如果没有什么活动或者专题征文,这小报第一版一般是集团公司的新闻,第二版是各分公司的新闻。第三第四版就是各种心灵鸡汤了。
多年不阅读,也很少写些有意思的东西,一般都是帮领导搞点应用写作,各种奖金申请报告谢了很多,结果一次也没批下来,不知道是我的文笔不好还是这事本身就不是那么回事也不得而知。想想我好歹也是文艺青年过来的。小学读故事会、知音,中学读微型小说选刊和小小说选刊,高中读读者,高二下半学期逐渐愤青,开始读环球时报和杂文选刊了。以至于那时期的作文和周记都会有火药味,整天批评完这个点评那个,好一个指点江山的好少年。但是学业的无成将我打回原形。知识积累不够,想要信手拈来却心无点墨,想要引用典故常常张冠李戴。工作后逐渐放弃了自己的想法。转而开始走向平和叙事,真假杂糅,有点故意吸引眼球的感觉。
前几天翻看之前的博客,里边的描写大多春秋笔法,完全和我的记忆脱节了。也许只时间久远,自己真的忘记了。但我更愿意相信,那是那时候的自己,为了让自己的生活看起来丰富多彩而开的脑洞。
就如一个高二的兄弟,三五年前我就看看他各种晒“儿子、女儿”的照片还配以“感谢你给我的幸福家庭”,一度我以为他已经结婚而且早早的有了两个孩子。直到去年去看到他又发了一张新生儿的照片,就向他表示祝贺,还调侃这你这家伙效率太高,都三胎了。他矢口否认,我把之前的照片翻出来发给他。他过了一会回复我说这是虚荣心作怪,把姐姐家孩子拿来用了。
哈哈。果然是同道中人。不过相比较我,他依旧文艺。朋友圈上总是短句和各种句号,让人忍不住想大声的读出来。想必他写出来时候也是畅快淋漓吧。
微信的流行让我们都不适应那种精心写就的小篇章了。大家都愿意用精炼的语言,尽量在百字之内表达自己的当下。却很少能用一段小文总结自身了。可能这是大势所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