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的序言里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
“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将他们养育成人,是一个极富挑战性、极易让人精疲力竭的过程,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单就爱孩子的一颗心来说,所有的母亲都是好母亲。与孩子共同成长,则更需要智慧和耐力,并且需要具有阳光、开放的心态。”
最近下决心消灭家中尘封的书籍,看完《正面管教》,基本重塑了自己的育儿认知体系,最近几天在看《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作者刘称莲,没什么耀眼的头衔,一名教师,一位把女儿送入北大的母亲,书很畅销,已经再版3次,8次印刷。分了生活、阅读、学习、品格、心理和沟通6个章节,并且别出心裁地设置了问题索引目录,方便内容查找。整本书语言质朴、浅显易懂,没有高深的理论,多是女儿成长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采用的育儿方法及取得的效果,看完整本书一天时间足以。
全书没有特别的观点,一些方法也是众所周知的,比如陪伴,比如阅读。但是从书中提及的设置“游戏时间”和“家庭日”,营造阅读的氛围,择校,时刻关注孩子,帮助结交朋友等等,可以看出这位妈妈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真的非常用心。单说这本书里记录的大小事情这么清晰,可以断定作者在女儿成长过程中是有详尽的记录的。
这本书带给我感触最深的倒不是方法论和具体做法,而是两个育儿的理念。
一是父母的眼光要长远。
所谓长远,是要看一辈子,而不只是到小升初、中考、高考。
现如今的父母们大多都很焦虑,包括我自,而且焦虑大部分还是聚焦在升学这单一问题上。其实,成绩好真的不说明什么,我们身边很容易就找出小学成绩一般但现在“混”的很好的人,也有博士进入职场后并总遭人诟病。所谓德智体全面发展,真的不应该是一句空话。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等他们这一代长大,学过的知识本身究竟还能有多少不过时,学习的不应该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面对和处理问题。
特别是象我们家这样还在低年级的小娃,课业本身并不值得花费多少精力。应该多和他一起接触自然,体验生活,享受运动和玩耍,培养阅读习惯。看似不务正业,但从长远看,个人感知力、社交能力等远比学业本身重要。回头想想当初我们刚孕育生命或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吧,我们对生命的期许绝不会是以后考上名校或者赚很多很多钱,我们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健康的身体和三观,有获得幸福的能力,会活出自己的精彩,这就是初心。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着眼未来。
二是适度放手并不等于可以偷懒不管。
这本书让我最感动的就是父母的付出,不是金钱,而是心力。时刻关注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考虑问题,并适度引导。想起前一阵子,儿子放学回来作业做的慢,我们下班晚,外公外婆又管不了,娃爸提出上晚托,我不同意。我当时和娃爸说的是:“不能什么都推给别人,觉得老人做家务累你自己不去帮忙,就想着请个钟点工;孩子学围棋,就负责送去接回,完全交给老师;作业磨蹭就想扔给晚托机构,那要你这个爸爸做什么!” 自己的孩子自己管,这是责任。适度放手其实比帮他做、代他做要难很多,如何关注孩子内心,不动声色地鼓励他,引导他,帮他养成好习惯真的是需要考验父母的智慧和耐力。
带娃的道路痛并快乐着,工作是场修行,养娃也是修行,且行且珍惜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