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巧合与巧思——“刘寄奴”意象在双关语境下的使用’总结

关于‘巧合与巧思——“刘寄奴”意象在双关语境下的使用’总结

作者: 想去海边皿看日出 | 来源:发表于2020-09-05 07:24 被阅读0次

    内容摘要:

            双关是利用发音相同(同音异义词)或发音相似但意义截然不同的词进行的文字游戏。双关语常常具有严肃的文学用途,但有时是为了获得喜剧效果。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些典故常常具有双关属性,并因此带上或严肃或诙谐的色彩,“刘寄奴”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本文意在阐述“刘寄奴”意象的双关属性并分析其在双关语境下的使用情况。

    我的问题:

            双关意象,就是字或词或句在某一语境下可以有两种代表意思,在语境中可以隐含的表明达意。那么最初双关,是由谁最先阐述或使用呢?


    内容摘要:

            陶渊明与刘裕是同一时代的人,但是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却刚好相反。陶渊明是晋宋之交隐士的代表,在后人眼里,高洁不尘、淡泊名利是他的标签,而刘裕则积极进取,意图兼有天下。从表面上看,刘裕是一国之主,富有四海,陶渊明则穷困潦倒,一无所有;可是在精神层面,陶渊明才是真正的富翁(至少在后世大部分文人眼中),刘裕虽然生前叱咤风云,可终归要化为一抔黄土。二者在性格、物质、精神方面均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差异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

    我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人的目标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文章中提到在精神层面,陶渊明是真正的富翁(至少在后世大部分文人眼中),流域虽生前叱咤风云,可终归要化为一抔黄土。生而为人,谁终归不化为一抔黄土呢?在这里我不是批评大部分文人,在刘裕身为一国之君时,谁又能懂得他的治国之道?到底是谁能真正的定义刘裕在精神层面是贫穷的?


    内容摘要:

            刘寄奴草在陶渊明的田园里成了十足的恶草,作者甚至连一般意义上真正危害庄稼的恶草、杂草都不怕,唯独“恐生刘寄奴”,实际还是畏惧刘裕身上沾染的功名利禄气息玷污了心中纯洁的乐土。在第二首《题陶靖节先生小像》里,陶渊明的草庐旁有庐山百药,可是却没有刘寄奴草,所表达的志趣和第一首相同。

            由于和刘裕重名的巧合,刘寄奴从不知名的小草一跃成为文人喜欢的意象,被用于文学创作中。双关属性使其自身带上一种幽默的色彩,在文人的巧思下,具有游戏意味。严肃文学常常利用“刘寄奴”的双重含义构建历史的沧桑、多变感,从而脱离游戏诗的范畴。另外,刘裕与陶渊明形象的对立使得“刘寄奴”意象经常被用在歌咏陶渊明的诗中,作者往往利用双关的手段含蓄地批评刘裕而称赞渊明,以表达自己与陶渊明相同的志趣。巧合与巧思的结合使“刘寄奴”意象在双关语境下使用能够达到一定的目的性,从而成为一首诗歌中的亮点。

    我的问题:

            陶渊明可以把刘寄奴看作是十足的恶草,可以把刘裕身上沾染的功名利禄气息看作是玷污了心中纯洁的乐土。 可是后人,尤其是后世大部分文人把陶渊明与刘寄奴的私人恩怨凌驾于自己的写作之上,这不是有些指桑骂槐、跟风之意吗?


    总结的结论及收获: 

            本篇文章意在阐述巧合与巧思——刘寄奴意象在双关语境下的使用。本篇文章重点介绍了双关意象在历史文人笔下的应用,是一篇很不错的论文,值得我们去参考。同时文章也缺乏一些事实逻辑与论证,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后世大部分文人,怎么可以从主观的角度去评价刘裕在精神境界贫穷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巧合与巧思——“刘寄奴”意象在双关语境下的使用’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jx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