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句话: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这是古代官员都懂的常识。愚以为,不仅是对古代官员有用,在现代的各行各业,也是有很重要的启示的。
对这句话,我理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提前对其进行了解,深入分析,这样才能让自己对事情的发展做出预判,进而做出合理的应对预案。
以教学为例,在设计每节课时首先要了解学情,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只有这样,才能对每一步教学做到心中有数。而我之前的课堂,大多是如“撞大运”的。对每节课的设计,多是凭感觉,自然难以关注学情。于是,课堂就如开盲盒一般,上得好了,觉得学生表现挺好,理解得不错;上得不好,就开始怪学生愚木不可雕。
如这次的《复习多边形的面积》一课,首先是要让学生整理回顾一下所学的面积计算公式。参考了两个设计,一个是“经过给定的三个点画图形,并计算面积”,一个是“猜信封后面藏着什么图形”,两个活动都要用到面积计算公式,但深入思考,活动一的使用公式感觉“被动”的味道浓一些,学生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来计算面积的,并不是出自内心的真实需求,而活动二中,面对这样一个猜的情境,首先就已经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他们在猜的过程中自然要用到面积公式,这时的用,源自自身内在的需求,就从“要我学”自觉地转向了“我要学”。
活动的设计和选择,都有自身的价值,而对于我们自己而言,如何选择,如何使用,则是体现了对课堂的个性化理解,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不过我们最终目的是只要到达目的地?还是要在通往目的地的这个过程中,学会更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