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用直观的、有具体含义的图片替代文字,可以减少观众的认知负荷,从而提高他们的视觉体验。
——史蒂芬·科斯林

在你的演讲中,你的演示文稿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有位高级技术人员,她想让自己的演讲做到准确无误,精心制作了幻灯片,并且把笔记本电脑也搬上了讲台,作为演讲时的提示。
最终面对观众时,她却越讲思路越乱,直至难以继续,终于脱口而出:“这样的提示语太坑人了。”
在演讲中,台上演讲的人才是关注的焦点,幻灯片只是起到视觉辅助的作用,幻灯片上罗列的项目,都应该像标题一样,只包括名词、动词以及简洁的修饰语这三个核心语素。
这位主管,有了上面的经历,清醒地认识到演讲中拿这样的完整的句子作提示语,只能帮倒忙。她接下来的幻灯片,只使用标题式的语言。
在各种技巧背后的最根本原则:就是摆正幻灯片的位置,幻灯片是配角,而你才是演讲的主角。善用工具,别滥用工具,你才是说故事的人。要摆正幻灯片的位置。用专门的工具做专门的事。
听演讲的时候,观众既要注意演讲者的语言,又要关注时不时更新的幻灯片。如果幻灯片上显示过多的文字信息,会让观众听不到台上的讲话。
这往往会造成本末倒置,观众是来听你讲的,而不是来看幻灯片。怎样才能给观众“减负”,不让他们“失聪”?
演讲者事先设计幻灯片,以及现场播放时,要充分考虑到观众的认知负荷。
科斯林博士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尽量用图像替代文字,在幻灯片播放的过程中,在引入任何新元素时,一定要停顿一下。
停止讲话,转向银幕,就像自己也从没有看过一样,把新信息浏览一遍,这可以给观众足够的时间消化新东西,不至于错过你的讲话,从而改善观众的体验。
今日阅读:《人人都是演说家》
第二部分第二十五章到第二十九章
#百日读书笔记day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