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孔子大历史》感悟3

读《孔子大历史》感悟3

作者: 山水集团 | 来源:发表于2020-02-12 20:28 被阅读0次

今天说一下说孔子齐国流亡,这件事情发生在孔子快四十岁的时候,当时鲁国的国君一直被三桓家族架空,鲁昭公就想清除三桓,组织了一次清缴行动,但这次行动却以失败告终,最后鲁昭公跑到了齐国,三桓为什么在鲁国影响力这么大,因为这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都有封地,已经传了几代了,当时贵族孩子多,基本都要分封徒弟,这也导致家族内部也容易出现内部斗争,中国的传承机制一直都困扰的每个君王,这一单欧洲的贵族做的比较好,在一个家族中只有长子可以继承,其他儿子成年后必须出去自立门户,当然中国的君王或者贵族基本都是一夫多妻,可能生的孩子比较多,欧洲贵族是一夫一妻制,所以孩子相对来说要少很多。鲁昭公跑到了齐国后,当时齐国国君齐景公看没办法安置鲁昭公,派兵把鲁国的郓城占领了,鲁昭公就在郓城待着了,孔子既不想三桓完全垄断鲁国,要注重周礼,遵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礼的规则,但也不希望鲁昭公把三桓赶尽杀绝,最后孔子还是做了忠君之事,带着家人都去了齐国,在齐国虽然增加了孔子的见识,孔子在这里喜欢上了音乐,并且还把音乐学会了,但毕竟要养家糊口,没有收入肯定不行,最后也是到了齐国的大贵族家族继续打工。

孔子说到四十不惑的意思是到了四十岁基本也都想明白了,这个时候孔子在政治上已经选择不站队,所以才说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孔子这一生也换了很多分公司,没有做到侍一主,后期的孟子也是如此,这也代表了儒家倡导的是仁,而不是忠;这阶段孔子的沉淀也多了,在齐国待了一段时间,孔子还是想家了,选择了回鲁国。

相关文章

  • 读《孔子大历史》感悟3

    今天说一下说孔子齐国流亡,这件事情发生在孔子快四十岁的时候,当时鲁国的国君一直被三桓家族架空,鲁昭公就想清除三桓,...

  • 读《孔子大历史》感悟1

    了解孔子的历史也就了解了春秋时代发生的事情,孔子的一生对后代影响至深,虽然他一辈子在寻求官职,想从政影响社会,但是...

  • 读《孔子大历史》感悟2

    学着当贵族 从平民走向贵族,在过去春秋300多年的历史当中是少之又少的,孔子是幸运的,有机会踏入了贵族阶级,...

  • 好汉不吃眼前亏

    读《论语》感悟(173) 原文: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

  • 学习有法

    读《论语》感悟(198) 读《论语》到“子张篇”,估计孔子已去世,这里不再有孔子的金句,全是其学生子张、子夏、子游...

  • 读《孔子的历史 》(一)

    韩巍的序中从孔子那个年代追溯中国文人风骨的源头,让人耳目一新。 独立思想和文人风骨 周代的贵族是“社稷之臣”,不是...

  • 我眼中的孔子形象

    读《论语》感悟(七) 原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书中译文: 孔子评论季氏说:...

  • 身披“斜杠”,“君子不器”

    读《论语》感悟(五) 身披“斜杠”,“君子不器” 原文: 子曰:“君子不器。” 书中译文: 孔子说:“...

  • 开卷之蒋沛昌《论语今读》

    《论语今读(东风西渐读孔子)》讲述了: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在塑建,构造汉民族之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

  • 孔子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孔子大历史》感悟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nc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