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南京含阴罩雾,整座城市都被这种天气侵染,发霉了。记得小时候,妈管这种天叫“白眼天”,真是形象。
远处南京南站的字牌隐约不见,路旁灯柱上的中国结呈猪肝色,往日的喜庆气氛踪迹难觅。沿路的树梢一动不动,像是在接受末日的审判。街道上的车辆倒是如往日般忙碌,但也似乎无心在路上过多逗留,夹着尾巴匆匆赶路。
一早起床看到这样的天气,总感到一种无明的沮丧。细想过来,除了太阳没有照常升起外,并没有什么特别不开心的事情发生,一切似乎都在按部就班地运转。国内国外的新闻不少,但都不算奇闻,本来嘛: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现在发生的、以至将来还会发生的事情,在过去就大都已经发生过。
朋友圈里,有人跑马拉松,有人陪孩子做作业,有人晒名人说的话,有人晒吃食,有人晒风景,有人晒读书,有人转发他人文章,当然还有或软或硬的广告。
对于如今社会来说,如果真有某种事物可以做到无孔不入,那就是广告了。在争夺眼球和耳朵的战场上,广告是绝对的赢家。哦,这是个赢家通吃的社会,也是曾经的赢家死无葬身之地的社会。
吃完早饭,抱着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到阳台去看。一章没看完,困意来袭,驱赶不散。对于这本所谓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我总是没法连续看超过两章。它不像钱德勒的推理小说,情节紧凑,逻辑性强,没有大量的经典诗歌、历史事件、《圣经》等内容的引用。不像海明威的硬汉派小说,只用基本词汇、简短句式来表达具体内容,不啰嗦,不造作。
读《尤利西斯》,注意力稍不集中,就被作者的意识流写法带到云端,就像喝了二两白酒后的状态。它是那么地让人容易精力涣散,让人无法收摄一心地跟踪下去。也罢,也许这就是我与这本小说的关系:不即不离,不是爱不释手,但也无法割舍。我把书合上,也把困意夹在了里面。
中午和家人吃完午饭,路过西西弗书店,进去叫了杯咖啡,坐到一个角落,戴上耳机听着贝多芬的钢琴三重奏,翻看森山大道的摄影文集《迈向另一个国度》。
第一篇文章《星期二》的开头这样写道:
“星期二,应记录事项无,但它实际存在过。”节录自让-保罗-萨特的《恶心》。
看到这句话,对于我的这个周日,以及过去的很多个周日,我想都可以这样来注解:周日,应记录事项无,但它实际存在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