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内心
——学习《列夫·托尔斯泰》有感
亲爱的北大班宝贝,今天,老班和你们一起学习《列夫·托尔斯泰》,感谢王老师热心的讲解,让我们聆听了一场盛宴。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课堂一开始,由视频导入,大家看得很认真,记得很仔细,我也拿出笔,一边看一边积累。
理想是路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美好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学泰斗,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他创作了名篇《安娜·卡列妮娜》、《复活》、《战争与和平》等。
在生字词检测环节,张恩瑞和张清清都超级棒的,没有让老班带领你们预习的功劳浪费掉。作者到底怎么描写列夫·托尔斯泰呢?
大家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快速进入文本,黄奕同学是第一个被提问到的,结果她的答案全班一致通过,哈哈,准确率100%。
大家概括托尔斯泰的相貌,我记得是李润铮回答的,一个字“丑”。
先来看看他“丑”在哪里: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他生就一张皱似树皮的黝黑脸庞,他长相粗劣,生就一张乡野村夫的脸孔。
他的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再看五官,凹陷的脸颊上生着两片厚嘴唇,四方脸,狮子鼻,招风耳,他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他的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无法弥补,我不由得想大声问一句:还敢不敢再丑一点!
他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无不对他感到失望。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作者在描写长相如此丑陋的他时,出现了三次“天才灵魂”,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先来了解一下托尔斯泰的家庭背景,他出生于贵族家庭,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是列夫·托尔斯泰并没有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优越感。
在贵族的家庭里,他看到太多的暴政、丑恶、虚伪与苦难的真相,他慢慢地体察到人性的自私与贪婪,于是,他拥有了犀利的目光,作者开始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展现他“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
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像锃亮的钢刀,又稳又准,这目光无论射向谁,都入木三分,这目光,是穿透心灵的审视,任何阴暗角落,在他的目光下都无处遁逃。
所以高尔基这样评价他:“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课堂进行到这里,我们渐渐明白了,前半部分的“形”都是在为后半部分的“神”铺垫,前半部分的“丑”都是在为后半部分的“利”蓄势,在后半部分,大家可以轻松感觉出字里行间洋溢的仰慕、崇敬之情,这叫什么来着?
对,是欲扬先抑,这种手法,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以后写作文时用得着。
还有最后一个自然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为什么“看透事物本质”,却会失去幸福?
在托尔斯泰眼中,真正的幸福不是万贯家产,更不是自私贪婪,而是心中有大爱,怀揣大格局的人,他的幸福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学习了这一课,我也懂得了,外表的美经不起岁月的侵蚀;而内在的美却是最有价值的,它永远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Ps:
中午的时候,我进班闻到了香水味,再次提醒大家,不要带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说到这里,必须点名批评cmx,两节课,我没收了他两个玩具,怎么回事呢!
每位同学,在老班心中,都是一样的,希望你们也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同学,也许你现在内心瞧不起的伙伴,将来会让你高攀不起!
还有,昨天在教室门的前方,有一只口罩在地上躺着,等了两节课,来来往往的学生,没有一个人看见,口罩孤零零躺在地上,我记得以前曾经看到过清清同学,在楼梯上自动捡拾垃圾,都要向她学习。
我是班级小主人,这也是咱们大家应该共同保护的地方,希望以后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亲爱的北大班宝贝,美在内心,才能美美与共!
爱你们的鹤鹤老班
2021.9.2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