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九十年代的师范生,毕业就是“铁饭碗”。没有找工作的压力,按照组织的安排和分工,就往偏远的农村小学学校里“钻”。就业没有了挑战性,工作也是很难搞重新。都是在用笨办法开展工作。
那时候,学校教师不多,在山村这个缺少人才的地方,教师自然很短缺,年轻人就是只能是一个人包一个班了。语文、数学,还有音体美劳等等,就一个人承担,还要兼任学校大队辅导员,教研组长等。一天的工作,充实而富有挑战。一天下来,总感觉精力充沛,没有感觉到工作有多么的辛苦。特别是我的语文课,所用的方法,简直是又原始,又传统的笨办法。
学校条件艰苦,没有现代的多媒体设备,也没有网络,电子书之类。老师的备课笔记全是手写,工工整整的,从教学目标到教学重难点,再到教学过程,你都得挖空心思去备课。晚上弄好,白天就按部就班的依照教案上课,一点也没感觉到累。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天,教导主任就扔给我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书,然后是一本厚厚的备课本,还随口一句,要认真备课,领导要检查考核的哦!
工作之余,就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一丝不苟的备课。读原文,背原文,理思路。在我的语文课的课堂上,除了笨手笨脚的教,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古诗教学,读了一遍又一遍,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写字规规矩矩的写,学生学不好,再来一遍。一来二去,大家都记住了课文,后面的课文分析简直就是学生个性化的分享,大家读得一流二水,考试也分数也是特别高,孩子们学感兴趣,学得也愉快。什么吟诗作对的,格律作文的,孩子们在我的带动下进行胡编乱造,甚至有部分孩子“豆腐块”经常在县里的小报上露面。我们班级上的一月一期的作品交流小报,也深得孩子们的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自娱自乐,又乐在其中。
涉及到班级管理,我偷了很多的懒,班级上的很多的事情,大部分都是他们在自主管理,我简直就是一个“局外人”,经常搞遥控指挥。外出学习,或是学校开会,小老师主持的课堂,他们比我都有章法,威信比我都还行,大家都非常之自觉。期末考试成绩,一鸣惊人。家长高兴,我也乐在其中。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