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冲锋
之前我们想干什么
我们之前在处理正面情绪感受,以及将其应用到决断动机计划行动上面。
以及去处理如何更好处理论文写作和项目计划的部分。
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在上周一至周三,对于论文批量粗读开启了种子。问题是速度太慢,成本较高,动机不足,难以成为日常习惯。
在周四周五的时候,对于论文写作开了一个头。问题是面对过去的惨淡现实,还是逃避与拖延,情绪障碍较高,难以投入足够时间。
在周六周天,希望对于如何更有效进行决断,选择时机确定目标,进行行动,并且获得反馈,进行了尝试,有一些启发,但是还是无法形成流程。
之前我们做到了什么
- 我们对于论文批量粗读的形式有了一定的突破,开始可以读下去了,把原来的极其困难和抗拒的事情变成了一件仅仅是辛苦和有点枯燥的事情。
- 我们在写作和沟通交互上,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有了一定的实践和铺垫。
- 我们在营造积极与正面体验上,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
- 之前我们在降低预期,进行决断,不犹豫不纠结不拖延,不贪婪不求完美,先差不多就行,通过意识到空想的发生,利用计划复盘督促自己的行动
我们想要什么
- 我们希望可以拥有随时决断的能力,这需要自己能够快速明确目标,具体结果与方案。以及能够快速调整预期,接受粗糙而短小的结果。
- 我们希望自己可以减低对于未知抗拒,以及对于过去惨淡的现实抗拒的现实。及时调整对于项目的抗拒,投入工作之中
- 我们希望可以对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进一步降低成本,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可以有效的提出问题,让自己有足够的好奇心和目标感。能够有效说出自己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自己干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我们面临着什么障碍
- 在平和接纳与决断动机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导致了情绪障碍、行动障碍,拖延逃避等状况的发生。
- 在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中,长久没有建立起足够的自我评估,预期难以调节。无法对于任务进行有效分解。
- 激发动机,制定目标之间,有足够大的鸿沟。
我们之前在成功解决其它类型问题时有哪些经验
- 在情绪融入的环节,一定要有行动,哪怕是机械行动,行动会加大难度,会让自己大脑动起来,让认知加工代替情绪波动。
- 在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有机械行动的环节,有这个过度来才能让自己大脑动起来。
- 后来一定要有自己进行构建的环节,形成更加有效的反馈。
- 每个环节的时间不宜过长,反馈一定要及时。在进行了一定程度,收益不大时,一定要及时进入下一个环节。
舍弃什么,能做什么
- 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在短暂时间里,就是无法有效快速激发动机。能做到的仅仅是,通过一些方式方法去让自己在动机不足时,减少拖延与纠结时间,先行动,在机械行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与投入。
- 意识到自己的进步,相对于之前还是有了很多的成功,有了自信,也有了一些有效的原则与经验。只不过还是不要好高骛远,更关注自己当下能做什么。更关注“我们现在如何更进一步”“再向前一步”
- 舍弃掉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最佳处理方法的奢求,而是先行动起来,在实践体验中寻找新的启示与路径。舍弃掉最优原则,而是转向满意原则,先在当下的选项中差不多满意的进行尝试。先做一下试试。
- 通过“要是有……该多好”等遗憾的方式,来寻找激发自己的目标。然后通过“当下能做到……就很满足了”来寻找当前水平范围里,生动形象足够激发动机的目标图景。
- 寻找到一个切入点和问题,具体做什么,需要做到什么结果
- 有什么障碍,有什么难点,有什么不足,该如何解决。尤其是对于那些容易放弃拖延的节点,容易分心走神的节点,容易陷入情绪障碍的节点,最后容易不知道如何寻找反馈寻找结束信号的节点
- 具体的计划,中间的步骤,时间节点,反馈方式、目标感,紧迫感,时间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