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高官都与苏东坡有过交往,一位是王安石,一位是司马光。
王安石、司马光确实是高官,而且是高官中的高官,都拜过相,也就是先后担任了朝廷的行政首脑。他们担任宰相,都不是那种“太平阁老”,而是观点鲜明、敢作敢为、风风火火、惊动朝野的“铁腕能臣”。
001 文化巨星+政治巨星
王安石、司马光在担任最高行政首脑之前,已经是顶级文化星座。王安石是顶级文学家,司马光是顶级史学家。这就是说,行政上的“最高”和文化上的“最高”合成了一体,这在中外历史上找不到先例,也找不到后续。
当文化上的“最高”掌握了行政上的“最高”,文化的系统性、完整性、明确性、号召性、鼓动性就会强悍地呈现出来,而一般行政运作中的协商、妥协、模糊、兼容,却大大减少。
002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是按照完整的文化逻辑来实施经济改革的,带有极大的理想成分。
他要宋朝摆脱沉重的经费负担而求得富裕,并取得了雷厉风行的效果,国家的财政状况果然大为改观。
按照现代政治学的观点,他简直就是一个早期的社会主义者,已经把改革推进到金融管理,并且试图以金融管理来左右行政体制。
003 司马光废止新法
司马光则从东方哲学的保守立场认为,天下的财富必有定数,突如其来的国富举措必然会带来实质性的贫穷,而且会伤害社会的稳定秩序,因此他主张,祖宗之法不应变更。
004 政见对立
王安石则针锋相对,认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坚定不移。
在不同帝王的支持下,王安石担任宰相时,厉行变法;而司马光担任宰相时,废止新法。
两人都干脆利落、文气饱满、响亮堂皇。
他们具体的历史功过,还可以不断研究,但他们都在国家行政的最高层级上,吐出了一口文化豪气,而且为宋代的文化打出了两面奇特的旗帜。
005 君子政治
王安石和司马光,虽然政见对立、各不相让,但是人们很难指出他们在个人私德上有什么明显瑕疵,或者互相之间有落井下石、互相陷害的痕迹。这就是说,他们保全了自己的文化人格,都算得上是君子。
他们两人年岁相仿,司马光比王安石大两岁,而且在王安石去世后五个月也去世了。王安石去世时,司马光已经病重,他对王安石的去世极感悲痛,命令必须厚葬之。可以肯定,如果事情颠倒过来,王安石得到了司马光的噩耗,也一定会如此。
他们中间还夹杂着另一个人的身影,那就是苏东坡。苏东坡比他们小十几岁。他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这也成了其他一些官僚迫害他的理由,但王安石没有参加迫害,反而希望皇帝保护苏东坡。后来司马光当政时废除了王安石新法,苏东坡又当面与司马光辩论。苏东坡觉得,他们俩都有偏差,又都有长处。不过,总的来说,他的观点更靠近司马光。
作者评述:
文化上的“最高”掌握行政上的“最高”,虽然处处体现出完整的文化逻辑和君子风范,但确实还存在不少根本性弊病。
一、虽然主张明确,但要做成事情,还必须依赖庞大的行政架构。因此,贯彻执行下来必然层层递减、层层变形,再好的主张也会走向反面。
二、虽然执掌行政最高权力,却是孤家寡人。他们以前的文友一般都没有行政能力,而原来行政架构中立即表态支持的,大多是“小人”。为了让主人舒心,他们执行起来一定雷厉风行、不留余地,但是如果皇帝的态度有变,最早反咬一口的也必然是他们。
正因为以上两大弊病,文化大师闯入政坛执掌最高权力,两种不同人格诉求容易产生巨大偏差,因此必须谨慎。
读余秋雨041两位文化高官《中国文化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