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中,我们经常喜欢咨询别人的建议(尤其是对于“专家”),比如看看Ta最近买了什么、其认为接下来什么股票或资产可能会升值,或者关注市场上的各种观点,并寻找一些“内幕”消息。很多时候,我们的投资决策就是依据这些建议而做出。但是,这些人的建议,到底是否应该听呢?让我们针对不同情况来做下分析:
分析师评级
“xxx股票从‘持有’变为‘买入’”
分级师并不靠自己的评级结果赚钱
行业分析师的奖金来自于投资机构的佣金,投资机构又经常需要拜访自己负责追踪的公司,那么显然,分析师是会和自己负责公司搞好关系的,至少不会每天给别人挂一个卖出评级。华尔街对公司给卖出评级这件事非常保守,所以数量常年很低,没有人想得罪自己的真正金主,对于分析师来说,给出买入和持有的建议会让他们的日子更加好过,所以这个建议本身准确性就有待商榷了。
银行理财顾问/客户经理
“yyy款理财产品有银行背景”
客户经理的收入大部分也来自于佣金
有一件事情必须要清楚,目前所知的绝大多数理财产品和基金都不可能保证收益率,哪怕是保本,因为这么做会直接触犯国家法律。也就是说任何理财顾问卖给你产品之后,都没有任何义务保证你的收益,你也没有权利要求对方这么做,所以对他来说只要能把东西卖给你,佣金拿到,那个任务就完成了,至于你是不是能赚钱是不关他的事的。甚至在这种机制下理财顾问更想卖给你佣金更高的产品,而不是更适合你的或者收益更大的,这才是他们核心动力的来源。
互联网信息
“昨日股市暴跌1%,后市凶险”
不要被错误和带有偏见的信息误导
这一类消息基本上都是耸人听闻,如果听信,然后就会变得心慌,难免做出错误操作,最后给自己造成损失。很多情况下,误导人的信息具有三大特征:
- 常常会用耸人听闻的信息打动你,形式包括:
- 将他们放在更大的时空来考量。比如上面提到的股市跌掉1%,以美国股市为例,大约会蒸发几千亿美元的市值,这看似不小。但是只要回顾过去年份的市场数据就会发现,一天跌掉10%的情况也有,也就是说很多信息需要放回到更大的时空背景下考量,才能确定其真正意义。
- 不同处的信息不一致
- 故意从很多信息中只抽取个别信号,失真率极高
- 没有出处,或者只有一个无法验证的出处。
- 缺乏上下文,比如缺失时间或者空间维度的描述。
写在最后
把前面的内容再升华一下:并不是说投资的任何建议都不能听了,毕竟这是我们进行反思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方式。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不要简单的根据他人建议就直接采取行动,其次,首先应该判断对方与他的建议之间有没有利益关系是什么利益关系;其次,还要考虑对方有没有出于感情等因素讨好你的可能;最后,接下来应该去收集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来帮助自己做一个投资决策。
参考:
* 《17 | 利益错位:如何对待别人的投资建议?》(「得到」·专栏——张潇雨·个人投资课)
* 《15 | 条件熵和信息增益:你提供的信息到底值多少钱?》(「得到」·专栏——吴军·信息论40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