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写文章。不好的文章原因有千千万,好的文章只有路一条:那就是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我们不想辛辛苦苦写出来的工作汇报,被老板丢一句:“你写了这么多,到底要讲什么?”;我们也不希望自己苦思冥想的文章被读者吐槽:“结构不清晰,逻辑不严谨”......。
那我们要怎样组织材料,才能写出一篇框架清晰,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观点明确的文章呢?下面我们依次从5本书中找到答案。
一、《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芭芭拉 明托】南海出版社 豆瓣评分 8.1分
要说到结构化表达和写作,这本书绝对是典范级的,我们总会在各种场合被推荐此书。作者明托毕业于哈佛商学院,是麦肯锡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由于她在写作方面的突出表现,而被安排专门负责提高员工的写作能力。
本书首次出版于1973年,至今仍非常畅销。如今,金字塔原理已经成为麦肯锡公司的标准,每一个新入职员工都要接受相应的培训。
那到底什么是金字塔原理呢?我们在生活或职场中都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我们希望表达者能够开门见山的说明主题。
要么直接说明想法观点、要么直接提出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说了半天,受众都不知道他到底要干什么?
金字塔原理就是顺应受众这一需求,按照受众能够接受的习惯来思考和写作。
他强调在写作上先给出具体抽象的结论(也就是金字塔的塔尖),然后沿着分支向下展开。任何一个上层结构都是对下层结构的总结,而下层结构又是对上层结构的回答。在行文中不断通过疑问、回答的对话,让读者了解全文的主要思想。
这是在行文上,是自上而下的表达,如果是思考过程则要自下而上。
什么意思呢?我们的大脑实际上天生就预装了归纳和演绎的逻辑能力,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会自动将一些杂乱无章的内容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结论,也会根据经验进行演绎。
所以,我们的文章只有顺应这一需求,才能和受众对接,才会让读者感觉到结构清晰、条理分明、容易理解。不然的话,就会觉得不知所云,找不到重点。
当然本书除了理论和实例解释了以上两种方式外,还给出了由上而下论证过程中的MECE(不遗漏、不重叠)原则,以及序言讲故事的SCQA(背景、冲突、疑问、回答)模板,也就是说,即使是结论先行,开门见山,也要建立坡道,以引起读者兴趣。
本书虽然是结构化写作的经典参考书籍,但个人感觉在叙述上稍显正统枯燥。如果你和我有同样感受的话,下面这本书可能就更适合你。
二、《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日】高杉尚孝 大象出版社 豆瓣评分 8.6分
这本书的作者高杉尚孝也曾在麦肯锡任职多年,同样擅长逻辑思考和商务写作。他在应用”金字塔原理“的同时,又结合了自己的经验,而且日本人写的书通常更简单明快些,所以,将这一本作为利用“金字塔原理”进行结构化写作的入门书可能更适合。
除了同样承接“金字塔原理”之外,这本书还包括区分信息种类的要领、下结论的方法、如何抽象化、如何在句子中用逻辑接续语来完整表达信息、如何运用TH法来发现和设定课题、如何用SCQOR故事展开法铺陈故事等等。
作者的目标就是:通过一些实例,来让读者真正掌握用得着的逻辑技巧,该书尤其适合于文案创作。
在书中,作者把信息分为记述、评价和规范信息三种。作者认为,有的时候,文章的表述不清晰是没有分清应该使用哪类信息。
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是连接词的使用部分。在最近的写作练习中我也发现,为了让文章的逻辑更清晰,表达更流畅,更易于让读者接受,就要多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
通过连接词的恰当使用,将要传达的观点掰开来,揉碎了的说,然后一步一步引导读者,最后达到让读者接受和产生共鸣的状态。
以上两本书都是围绕麦肯锡的金字塔原理展开的,两位作者都有麦肯锡工作经验。而在国内作者中,对于结构化思考比较经典的书当属李忠秋的结构化思考系列。下面来看其中的这本
三、《结构化写作》李忠秋 人民邮电出版社 豆瓣评分 7.2分
李忠秋结构化思考系列包括三本书,除了这本,还有《结构思考力》和《透过逻辑看世界》。
《结构思考力》是本土版的金字塔原理的实操手册,例子也都本土化了,比《金字塔原理》一书更好理解 豆瓣评分7.7。我自己更喜欢看《透过逻辑看世界》,因为在这本书里主要讲解如何透过结构找到事物的本质及规律。
话说回来,《结构化写作》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心中有谱、下笔有神,赢得职场说服力“。这本书共包括导论、基础篇和方法篇三部分。
在基础篇中,主要介绍结构化写作的四个核心原则”论、证、类、比“,其实就是金字塔原理的”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而在方法篇中主要介绍四类职场写作场景(传递信息、总结工作、说服他人和汇报工作)的写作方法。
在每一种写作方法中,作者都给出了可参照的模板和流程,同时也会有本土化的案例支撑。这一部分我觉得是职场小白或者说是写作新手可以完全拿来对照执行练习的。
我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对这一点很有体会:看书时有些道理感觉都懂了,可是一上手写就又不知道如何操作了。
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可参照的流程和模型,一步一步跟着流程走,参照着模型做,虽不能保证文章写的有多流畅,但起码保证思路清晰,言之有物。
而且,可参照的流程化写作的好处是,持续的练习能够有助于形成写作的结构化思维。而一旦形成结构化思维习惯,就不用再担心主题不突出,结构不清晰,没有逻辑了。
再之后,我们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语言的文采上等其他方面。从而达到写出一篇好文章的目的。
再接下来,我们来看另一本写作经典读物
四、《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加】布兰登 罗伊尔 九州出版社 豆瓣评分 7.7分
这本书是美国常春藤名校的入学考试必备读物,也是美国著名考试培训机构Kaplan的20年经典读物。
本书作者毕业于哈佛大学,他的一系列书《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都是相应领域的标杆之作。
如果说之前三本书更偏重于职场写作或致用类文章写作的话,这本书可以说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写作。这本书主要是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出发,给出了作者认为写作能力出众的人都具备的20条重要写作原则。
这本书内容轻巧,好读,易于理解和学习。同时涵盖的面也很广泛。作为结构化写作的补充读物是合适的,因为它有对风格和可读性方面的补充。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写作一部分是科学,一部分是艺术。需要建构且遵循规则的部分是科学,可以根据每种情境进行变化的部分是艺术。”
在写作前,先打好”科学“功底,掌握结构化写作的科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彰显个性和灵性之美。
最后一本书,仍然留给秋叶大叔
五、《写作7堂课》秋叶 人民邮电出版社 豆瓣评分8.8分
这本书用秋叶大叔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给大家通过写作教思维,教职业习惯,教你们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价值远远超过会写一篇文章。”
这本书是从7个方面总结了写作的常用手法:框架式写作、复利式写作、碎片化写作、联机式写作、结构化写作、清单式写作和复盘式写作。
在结构化写作这一部分,为了让大家在坚持写作的过程中一直有的写,秋叶大叔给出了10种写作框架(日字体、清单体、语录体、咨询体、点评体、图片体、问答体、互动体、实用体和鸡汤体)。
有了这10个框架作为参照,即使没有灵感也能写。当然,要想写得好还是需要不断练习的。
这10种框架虽然不是写作的结构化原则,但对于新媒体写作者来说,无疑是可以模仿和参照的手段,可以帮助小伙伴们抵抗焦虑,保证每天的练笔输出。
以上这5本书可以说在各自的领域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都有一系列相对应成体系的作品。豆瓣评分也比较高。现在的图书资源如此丰富,对于我们写作者来说真是幸事。
但也由于可选择的面比较宽,同样会给我们带来选择的焦虑。到底要看哪本书好,我们还是回到最初的本心来选择。
能够解决你当下最迫切的问题的书就是好书,就应该选。不然的话,再好的书,如果和自己的认知不对等,不能够解决当下的问题,我们的吸收率都会大打折扣。
当然,选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对于写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不断地、持之以恒的练习。只有在不断的写作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会产生问题,我们才会产生要继续阅读学习的冲动。不然的话,就算看了100本关于写作的书,我们不去写也等于白看。
写作不是天赋,而是一门技能。只有大量的练笔,才能将书中的内容内化成我们的思维习惯,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关注我,写作路上,我们一起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