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
意象派代表庞德

意象派代表庞德

作者: 寻虎 | 来源:发表于2020-10-16 07:18 被阅读0次

    意象派1908~1909年形成于英国,后传入美苏。代表人物有:休姆、庞德,叶赛琳等,艾略特也可以算在内。

    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其后在小说散文得到发展。首先,在19世纪后期英国文坛,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结成一体,形成新浪漫主义。意象派是在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到20世纪初,传统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蜕化成无病呻吟、多愁善感和伦理说教,只是“对济慈和华兹华斯模仿的模仿”。意象派提出“反常规”“革新”地进行诗歌创作的主张。

    其次,20世纪初柏格森热流行,这是自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在文学界影响的延伸。休姆就直接受教于柏格森。意象派诗特别强调意象和直觉的功能。

    意象派不满意象征主义要通过猜谜形式去寻找意象背后的隐喻暗示和象征意义,不满足于去寻找表象与思想之间的神秘关系,而要让诗意在表象的描述中,一刹那间地体现出来。主张用鲜明的形象去约束感情,不加说教、抽象抒情、说理。因此意象派诗短小、简练、形象鲜明。往往一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或几个意象。

    虽然,象征主义也用意象,两者都以意象为“客观对应物”,但象征主义把意象当做符号,注重联想、暗示、隐喻,使意象成为一种有待翻译的密码。意象派则是“从象征符号走向实在世界”,把重点放在诗的意象本身,即具象性上。让情感和思想融合在意象中,一瞬间中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从易经到《离骚》到唐代的《诗品》及唐宋诗词,意象说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20世纪初以美国诗人庞德为代表的一部分作家、评论家在法国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丰富性、含蓄性、形象性影响下,兴起反对抽象说教,反对陈旧题材与表现形式的诗歌运动。

    1912年,庞德首次采用了意象派名称。1915~1917年间 ,每年出版一本意象派诗集。

    他们力求以鲜明的意象和短小精悍的“中国式”诗体去反对陈腐的19世纪后期英国诗风,有积极意义,但重点追求诗歌的形式和技巧,有忽视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的倾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象派诗人逐渐分道扬镳,这个流派也逐渐瓦解。

    130年代,英国评论家卡罗琳·斯珀津出版了《莎士比亚的意象》一书,对莎剧中的意象进行了大量研究,成为莎评中意象派的首创者。

    意象派没有具体的理论,但有自己的美学主张,大致可以概括为:使用普通语言,但是用准确的字眼;避免有音无意、用作装饰的诗歌惯用词汇;自由选材;创造新的节奏表达新的情绪;使用意象呈现出具体、坚定和肯定的画面;暗示出意思,而不是直抒胸臆。


    庞德,1885年10月30日出生于美国。

    1908年定居伦敦,以后一度成为伦敦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1908年第一部诗集《灯火熄灭之时》(ALumeSpento)在意大利出版。

    1915年庞德发表了他根据芬诺洛萨(Fenollosa)的遗稿而译成的中国古诗英译本《中国》(Cathay)及两个日本戏剧集。在巴黎和伦敦期间除了继续从事创作外,他发掘和扶植人才,与欧美文学界人士广为交游,为打破英美文学,尤其是英美诗歌的沉寂局面,为促进美国文学的“复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庞德曾帮助乔伊斯(JamesJoyce)出版尤利西斯(Ulysses),帮助艾略特整理删节《荒原》(TheWasteLand)的初稿 。

    从诗歌意象的内在形式看,意象派受日本俳句和中国古诗的影响。意象派诗歌革新,首先是从模仿学习日本俳句开始的。意象派诗人进一步发现日本俳句源于中国格律诗。在他们看来,中国诗是组合的图画。中国的古诗完全浸润在意象之中,是纯粹的意象组合,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意象派诗特别强调意象和直觉的功能。由于意象派诗人大多经历了象征诗歌创作,所以理论界也有人将意象派看做象征主义的分支,实际上意象派和象征主义诗歌有极大的本质差异。意象派不满意象征主义要通过猜谜形式去寻找意象背后的隐喻暗示和象征意义,不满足于去寻找表象与思想之间的神秘关系,而要让诗意在表象的描述中,一刹那间地体现出来。主张用鲜明的形象去约束感情,不加说教、抽象抒情、说理。因此意象派诗短小、简练、形象鲜明。往往一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或几个意象。虽然,象征主义也用意象,两者都以意象为“客观对应物”,但象征主义把意象当做符号,注重联想、暗示、隐喻,使意象成为一种有待翻译的密码。意象派则是“从象征符号走向实在世界”,把重点放在诗的意象本身,即具象性上。让情感和思想融合在意象中,一瞬间中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意蕴

    庞德从汉语文学的描写性特征中,看到了一种语言与意象的魔力,从而产生对汉诗和汉字的魔力崇拜,长诗《诗章》中多处夹着汉字,以示某种神秘意蕴,主张寻找出汉语中的意象,提出英文诗创作中也应该力图将全诗浸润在意象之中。

    意象派诗歌在创作中表现出的鲜明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

    内心感受

    第一,意象派要求诗歌直接呈现能传达情意的意象,以雕塑和绘画的手法表现意象,反对音乐性和神秘性的抒情诗,提出“不要说”“不要夹叙夹议”,只展现而不加评论。庞德概括意象诗的定义为:“意象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

    意象层递

    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条理,有层次地组合意象。如中国诗《敕勒歌》 ,从远山到近草、从天空到大地,意象鲜明,层次清晰。庞德的《致敬》:“喂,你们这派头十足的一代,/你们这极不自然的一派,/我见过渔民在太阳下野餐,/我见过他们和邋遢的家属一起,/我见过他们微笑时露出满口牙,/听过他们不文雅的大笑。/可我就是比你们有福,/ 他们就是比我有福,/ 

    诗人在层次分明的对比中,对那些自诩为高贵典雅、派头十足然而却是矫揉造作的文人,发起了挑战,主张现代诗人应当像在水中自由漫游的鱼一样,摆脱诗歌的陈规旧律而自由创作。

    意象叠加:将有相同本质涵义的意象,巧妙地叠合在一起,意象与意象之间构成修饰、限定、比喻等关系。如休姆的《码头之上》:“静静的码头之上,/半夜时分,/月亮在高高的桅杆和绳索间缠住了身,/挂在那儿,/它望上去不可企即,/其实只是个球,/孩子玩过后忘在那里。”将月亮与被孩子遗弃的气球意象叠印起来,以月亮象征现代人和现代生活,与带有修饰含义的气球意象叠加以后,及其月亮被缠绕在桅杆绳索之间,一刹那间美受亵渎,高雅遭奚落,以及现代人的忧郁惆怅、冷落孤寂的情感油然而生。

    意象并置:把不同时间,空间的两个可见意象并列在一起,借以启发和引起别的感受。休姆说:“两个可见意象的组合,可以称为一个视觉的和弦。它们的联合使人获得了一个与两者都不同的意象。”不同意象并置,所引发的情感情绪已脱离了其中的某一意象含义,而具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如中国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与江水的意象已经转化为除旧布新走向未来的含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表现孤独的游子远行他乡、早起晚宿的艰辛苦难。庞德作为意象派诗歌的里程碑式作品《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诗中只有两个意象,人群中的脸和黑色枝条上的花瓣并置在一起,这完全是在匆忙的行走的人群中获得的瞬间意象,写出了诗人一瞬间的印象,一瞬间的内心感受。

    第二,语言简洁明了,不用没有意义的形容词,去掉装饰性的花边,反对卖弄词藻,短小,意象之间具有跳跃性。如:“惊奇。沙漠的混乱。大海的太阳。”

    第三,注重意象组合的内在韵律与节奏,将意象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融成一体。主张按语言的音乐性写诗,认为均匀的格律诗是等时性的、起催眠作用的“节拍器”。意象派发现日本诗不押韵,中国诗通过汉学家逐字注释稿翻译,也就成了自由体诗。所以,意象派诗不讲规则,接近自由体诗。

    意象派作家的美学观念和艺术风格虽然各有差异,但他们在创作上却形成了某些一致的倾向。无论是庞德、艾米,还是叶赛琳,意象派诗都表现一种感伤、苦闷和充满希望的情调。意象派诗短小、清新、细腻、深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意象派代表庞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ia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