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校园管理比较严格,学生外出需要履行请假手续,只要有合适的理由基本上学生都可以出校门,注明出去的时间和回来的时间,注明所要去的地方,注明出校门的缘由,做好体温检测,基本上也做到了可追溯学生行踪的目标。
既然是请假,自然少不了请假条,之前学生离开学校所在地都要写请假条,也需要辅导员、班主任签字同意,也是学生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当然那个时候进出校门不像现在那么严格,也不需要出具请假条,自然也有很多“漏网之鱼”悄悄地离校。
疫情当口这项要求执行得也是比较严格的,没有请假条是不能出校门的,更不用说离开市区范围。
写请假条“烦”,请假条的“烦恼”在于学生们要和辅导员联系增加了,辅导员批请假条增多了。
于是各种各样、花样百出的请假理由来了。
同学们需要到附近的超市购买生活用品、到理发店剪个头发、到商场去买双鞋买件衣服、到美食城改善一下伙食,这些还都是正常的。
“我想出去透透气,在学校里呆久了,我就想出去在公园里转一转。”
“我想去街上看看车水马龙,看看城市霓虹灯,就想去看看。”
但凡请假的同学来找辅导员,正常履行手续,还是能够满足要求的,出校门有假条,进校门同样要有,而且体温检测必不可少,辅导员还会要求再发个“平安到校”的短信。
国庆中秋假期前,请假达到了“空前高涨”,放假前几天,辅导员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很多同学都趁着假期回家看看,无可厚非,就是辅导员签请假条的工作量有点猛增。
有的辅导员就觉得太累了,太忙碌了,其实这么大的工作量也就是集中在国庆前。
我问过一些辅导员,若算300个学生,即使全部回家,一个都不留,也就是300张请假条,大家也没有觉得有多么大的量,忙是忙了点,但是和学生面对面交代一下请假的注意事项还是很必须的。
我以为书面请假是一个很好的和学生交流的机会,以前找不着的学生、或者不是特别熟悉的学生,抑或是重点学生,都有了和直面老师的机会,三言两语,老师也可以和学生交流、沟通一下,说说回家路上的安全,谈谈学业路上的进退,叙叙成长路上的得失,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辅导员的工作确实很累,尤其是关键节点面对所有的学生,也要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有的辅导员采用了新媒体的请假模式,网上请假,网上抵达班主任辅导员,写明了时间、地点、缘由,提升了工作效能,也让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工作中有所解脱。
我以为书面请假更能比网上请假了解学生的多一点,学生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和老师接触一下,见见面、谈谈话,拉近彼此的距离,自己手签的请假条更具备真实性,辅导员可不能因为同学请假多了就觉得工作烦了或者累了,请假的过程也是辅导员亲密接触每位学生的过程,也是育人的一部分。
不管怎样,请假必须严格程序,严肃纪律,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不能有所松懈,更不能敷衍了事,辅导员切实担起责,充满热情和耐心去工作,和学生面对面,心连心,把请假过程管控好,让学生劳逸结合,学有所成,请假条的“烦恼”自然会“烟消云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