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真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
今天,在办事的过程中,读了几页《教育力》。
——教师实力的差别就在于提问力。如果教师提出来的问题模棱两可,而且没有什么创意,学生便无法进行深入的思考。因此提问实际上是最能够展现教育工作者特质的一种行为。
课堂,基本是对话方式,生生对话,师生对话,都离不开问题。也的确遇到有老师提出的问题,要么不明确,要么没有层次,学生的思考就很迷糊。相反,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直指学科本质,直击要害,学生思考的程度就会更深入些,更有内涵些。尤其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怎么提问,怎么设计问题,显得很重要。
——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实时得到灵感,那一瞬间简直就像参与庆典一样令人欢欣鼓舞。老师从学生身上所能得到的最大回报,不过如此。……这正是课堂上所能激发出来的最伟大的灵光,它是教育工作值得庆贺的一刻,是上天赐予的恩物。想要领略这番洗礼,老师必须拥有一颗柔软的心。
这里的灵感,应该就是指生成。如果老师能及时抓住学生的一些精彩生成,并进行引导和发散,会有种“天上掉馅饼”的幸福感觉。回想,我们的课堂下来之后,我们都喜欢进行关于精彩生成的讲述,喜形于色,最大回报在此处了。拥有一颗柔软的心,才能将学生放在心里,也才能关注到学生的思想,也才能抓住学生的生成。
当然,课堂上的灵感,也来自于老师的教育理念。比如,老师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习惯,必定会抓住学生的问题上课。一旦遇到学生提出了一个好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老师一定会抓住这样的生成,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从而让整体思维走上一个高度。
——对于一个负有教育责任的人来说,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是个学习高手。换言之,他必须懂得求学的技巧。……这里所提到的教育力,指的不仅仅是单一领域的手艺、技术或功夫的训练,还包括常识性的教育在内。
什么,学习高手,记得一则调侃是成绩好的做了老师,中等的做了什么忘记了,下等的做了官员。所以,做教师的都是学习高手。如果一个教师自身的底子差,或者学习不得法,确实无法教好学生的。也就是教育力很弱,这点能够经过证明得到的。教育力强,还必须自己的学力强,否则就成了绣花枕头,这不假。不过,现在却要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如果一位老师是学霸的话,他就不会懂得作为学困生的烦恼,也就不能和学生进行思维路径的还原,以及如何进行重建。他们就永远站在两条轨道上,互相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这样的话,学困生永远是学困生,说不定还会成为很严重的学困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