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因为自己是赣州人的缘故,我喜欢赣州这座小城,这座颇有历史渊源的古宋城,在我的感觉中,总给我一种“小家碧玉”般的感觉。然而,更因偏爱辛弃疾词赋的缘故,印象里总觉得郁孤台是赣州秀丽景色中的一个例外。
郁孤台位于贡江江畔的贺兰山山顶,从远处看,一片葱葱郁郁的绿树环绕,其间一座秀逸挺拔的楼阁,飞檐高翘,如鹤立鸡群般孤傲、挺拔、风骨凛然……这便是郁孤台。
每登郁孤台,耳边便会恍然响起那首被称为“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菩萨蛮》绝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拾阶而上,你仿佛能感觉到,在八百多年前的一个暮色苍茫的傍晚,时任江西提点刑狱(掌管司法狱讼)的辛弃疾带着旅途的疲惫,怀着忧患的心情,在岑寂中传来的鹧鸪声中,来到这里,抚今追昔,不由愤懑难当,涕泪俱下:金人南侵,中原沦陷,积弱的南宋小朝廷苟安一隅,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南宋百姓流离失所,而自己的抱负难以伸展,空有一身才华和报国的热情,却为腐败的当朝弄权者排挤一旁。回望故乡,然神州何处是家乡!看,多少行人泪啊,那滔滔的清江水携带着多少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的哭声和眼泪呜咽而去!纵然胸有万卷诗书,腹藏治国良策,又能如何?只能感受“垅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的忧伤!只能体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苦涩与悲凉!从小就目睹了宋朝子民在金人统治下的屈辱和痛苦的辛弃疾,一生的志向就是北伐抗金,原本是怀着戎马关山的抱负,曾经身披战甲血染沙场,希望自己像“霍去病”当年那样勇敢征讨外侵的敌人,为国家贡献力量,奈何英雄却无用武之地。如今,只能作为布衣闲人,在这江南的山山水水穿行中,手握秃笔,对酒当歌,“念天地之幽幽,独怅然而涕下”,内心那欲哭无泪的忧国忧民之患,顷刻间如决堤之水涌出,泛滥成大气磅礴的千古华章!
曾数次登临郁孤台,年龄、心境的差异让每一次的我总有着不同的感受。历史的际遇造就了一位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的民族英雄,人生的苦难成就了一位开一代词风的伟大文豪。辛弃疾,这位史上最具英雄气概的文人,武能上马定乾坤,文可提笔安天下。一手仗剑,一手握笔,从金戈铁马写到灯火阑珊。终究书生意气,儒冠误身,仕途多舛,最终在隐忍中蹉跎了岁月,这是他这样的热血男儿在那个时代逃不过的宿命。
读辛弃疾的词,感受他勇毅刚强、天性旷达的豪放,感受他“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但更能深深感受到他对破碎河山的悲哀和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愤懑,听他笔下道来尤显怵目惊心。然而即使词人在写他的落寞和悲哀,我们仍然看到他以豪气干云、不甘沉沦的内心。他是一位词人,更是一位战士。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有时,站在辛弃疾的塑像下,望着着他仗剑极目远眺的神情,忽然有那样的一刻,他又恍然变成屈原、杜甫、文天祥……,你仿佛能听到他们的咏诵: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的,千年不变的郁孤台在见证,历史的洪流正如这滔滔的江水一般,其前进的步履是无人能够阻挡。岁月不居,时光流转,而这些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和“一片丹心照汗青”的赤子之心,总是不会熄灭的传承。它作为一种民族基因早已经写入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