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脑子里一直在不自觉的蹦一个问题:思考如何做到知己解彼?
《高效能的七个习惯》书中提到"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原则是知己解彼,为了更好的理解他人,就要做到移情聆听。知己解彼,首先去寻求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
关于如何知己,目前能思考到的点有:
一、分析自己的维度有:性格、行为、爱好、认知、未来所愿……等。
二、探索自己
途径有:阅无字书(读生活、读他人、读自己);读有字书读(经典、历史、童话……等)。不懂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的时候,就不断寻找,内观自己,持续探索自己。
三、通过对家庭关系的进一步了解反观自己(用这个春节感受与家人的相处为例)
(1)这个春节在家与家人相处,最大的感受是,我们一家四口人,大家在一块沟通聊天越来越舒服与欢乐了。
爸爸说:生活把自己的脾气都磨平了。
妈妈说:再急躁,在孩子面前都没有情绪了。
弟弟逗逼的给爸爸新年祝福语“今年50,明年40。“
也许是我和弟弟都长大了,愿意去理解并化解那些即可能会成为代沟的表达与方式。也是因为时间,爸妈更加慈爱了,愿意去包容我们身上那些看不惯的习性了。
个人感受是:容纳和包容是需要持续扩增的能力,找平衡点的能力是需要时间打磨的。
(2)我发现了每个人的细致与周到
爸爸:带好钥匙、带好东西、还需要什么想吃的不……各种叮嘱。
妈妈:“我提前给你准备了新的牙刷;买了2双挺贵的袜子,你走的时候带上。”
早上起床后,妈妈第一时间,给我们所有人倒好热水,并提醒到“要多喝热水”。
弟弟:我们在一起吃午饭,中途给我们大家细心的加热茶水“来给你们加点热的”。弟弟冲了2杯挂尔咖啡(想测试下自己冲咖啡的水平),自己尝过后,姐姐“这杯有点酸,口感不太好的,我喝了。给你留这杯口感好的。”
与弟弟日常相处最开心的状态就是:我在一旁看文字、看自己的电脑;他在一旁倒茶、弄咖啡、玩自己的。我俩只要在家,总是不自觉的会互相“陪伴”。
大家很细微的举动,却都是在不经意间恰到好处给与对方需要,我想这就是一种默契的家庭关系。
记忆中,爸妈也曾经常因性格不合争执,相互生气。爸爸,也曾是我心中那个思想顽固,不愿改变,难以说服的人。妈妈,不细心、性子急,不仔细、心大……等。弟弟,脾气燥,幼稚,自控力差……等。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刻意跳脱出原生家庭对我性格的影响范围,现在不会了。现在的爸妈会表达”孩子在外面也辛苦;与叛逆的弟弟彼此笑着“争执”等。随着时间的变迁,好像每个人都妥协了一些东西。
个人感受:只要有一方先妥协让步,愿意为其改变,整体的关系真的就会圆融舒服很多。
(3)在沟通中,我遇到的问题是,发现我越是多了解对方,我越不了解自己。
我想可能是之前对“如何知彼”的思考力不够,导致在双向沟通时,明显感觉自己的共情能力、表达能力、分析应辩能力较弱;接下来要多注重提升高效知彼的能力。
四、多元化成长
继续保持涉猎无用的东西的好奇,多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点,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筛选适合自己的知识学习范围。
五、了解他人,借力探索自己
近期采访了几个朋友“2020的愿望是(第一反应)?”
浩二:暴富暴廋,脸上没痘。
微:培福有福。
心然:赚钱。
南:能够去幼儿园上班。
我: 平安快乐,有成长。
一开始觉得是一个好玩的提问,也是想刺激自己的目标需求 。整理思考过后,发现通过这个举动,明显对比出,自己的目标愿望不够明确具体,即愿望意识可能不够坚定。
这个问题的思考有2方面的原因:一是自己之前更喜欢考虑事,没有研究分析人的习惯,觉得分析人太复杂,一直在忽略人性的问题。二是目前工作中面临业务拓展、市场深入问题,我需要、也慢慢的喜欢上与各种需求方打交道,希望可以更好的去学习与他人的相处之道。
个人认为"知己解彼"与“知彼解己”,是价值需求相互转换的一种能力。对我而言,得先从自我深度了解探索开始,再去分析了解彼方的需求点,通过利他的平衡点去找解,希望通过后面的积累探索构建自己"知己解彼"与“知彼解己”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