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用孩子的眼睛,去成长,去告别
《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以孩童视角写的童年回忆录,书中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的北平,5、6岁的小女孩英子随父母举家搬迁到城南一条窄胡同里,在普通的生活中去遇见,去告别,去成长。
书籍封面全书于1983年被改编成电影上映,荣获国内外多个奖项,其中《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篇文章还被选进了小学的语文课本中。
01 那些在城南聚散的日子
惠安馆母女
北平城南有个惠安馆,大门处常常有个“疯子”倚着门站着,这是英子在新家认识的第一个朋友,她叫秀贞。
秀贞是个苦命人,与来惠安馆借住的学生思康相恋,珠胎暗结时思康却被叫回了乡下,从此再无音讯。秀贞生下女儿小桂子当天,孩子就被抱走扔在了齐化门的城墙根底下。多重打击之下,秀贞疯了,总是觉得思康会回来,小桂子也没丢。
电影剧照:秀贞与妞儿相认附近的大人们都不许自家小孩与秀贞说话,英子家也是。偏偏英子与秀贞一见如故,常常借着找小伙伴妞儿的借口去跟秀贞作伴聊天。一个大雨天,发着烧的英子发现妞儿就是秀贞的女儿,于是她急忙将妞儿带去与秀贞相认,二人母女相认后收拾了东西连夜坐火车去找思康,最终却不幸丧生于火车之下。
英子高烧昏迷了足足十天,等她醒来,没有秀贞,没有妞儿,只有医院雪白的病房,和身旁关切的家人,惠安馆的一切仿佛都是自己发高烧时做的一场梦,只是这场梦却真实得令人唏嘘。
厚嘴唇的年轻人
上了学,英子与小伙伴打了赌,自己进了传说闹鬼的荒园里找皮球。
在长满草的空地中,她遇见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年轻人一副老实人的样子,有个学习很厉害的弟弟,英子在欢送毕业同学的典礼上见过,他还代表毕业同学上台领了毕业证书。
电影剧照:厚嘴唇的年轻人后来,厚嘴唇的年轻人因为偷东西被抓了,被押出胡同时,大人们纷纷拍手称快,只有旁观的英子知道,为了供弟弟上学,他不得已要去偷东西。
短暂地相聚过后,英子又失去了一个朋友。
奶妈常妈
常妈是英子除了爸妈之外最亲近的人,常妈在林家四年,会给英子扎辫子、帮妈妈料理家事、照顾弟弟,已经成了家里不可缺少的一份子。英子实在想象不出家里没有了常妈会变成什么样子。
电影剧照:常妈、英子与弟弟然而在英子九岁那年,常妈的丈夫来到林家,在常妈的逼问下,丈夫说出了儿子小栓子意外溺死,女儿还在襁褓的时候就送给了无儿无女,靠骑三轮为生的一对夫妇的真相。常妈伤心欲绝,在偌大的北京城遍寻女儿的下落无果,无计可施,加上在英子父母的劝说之下,被丈夫用小毛驴接回了乡下,之后也失去了联系。
这次,英子失去了一个亲人。
爸爸的花儿落了
到了英子小学毕业那天,爸爸的病已经很严重了。跟厚嘴唇年轻人的弟弟一样,英子作为毕业生代表上台领毕业证书,听着台下低年级的同学唱着送别的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将证书拿在手里,英子无比激动地往家赶 ,迫不及待想让爸爸看见毕业证书。却在回家时被家里的厨子告知:“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电影剧照:英子与病床上的爸爸英子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她将小学毕业证书放好,出发去医院,经过院子里垂落的夹竹桃,心中默念: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就这样,英子经历了北平城南的最后一场离别。这次,她告别了亲之爱之的父亲。
02 人生就是不断地相聚,再别离
这是一个个关于别离的故事,却因为是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从孩子的口中说出,别离不显得多么悲恸,只有些淡淡的哀伤。
人生在世,其实就是一个个相识相聚再告别的过程。
电影剧照:英子与妈妈搬离城南打一出世,我们就踏上了人生的旅程。在这趟旅行中,我们认识了父母亲朋,同学同事,知己爱人,再渐渐地与他们进行告别——告别童年、告别父母、告别朋友,最后告别伴侣、告别儿女,这个过程可能突如其来,也可能在不经意中出现,等回过神来,他们早已经消失在荆棘丛生的人生路上:
小时候总以为会跟邻居的小伙伴成为天长地久的好朋友,却因为搬家转学再无联络;
读书时跟同学之间的感情最为纯洁真挚,却因为小事吵架冷战,闹到互不理睬;
谈恋爱时年少冲动,往往因为一时之气令感情出现裂痕,再难弥补。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太脆弱,需要我们小心翼翼地去呵护。一段好的感情,必定少不了双方的珍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愿我们都能过得如孩子一般,珍惜人生逆旅短短几十年,不抗拒相聚,也不害怕别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