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中有则“偏善与正善”的故事。大意是受人敬仰的吕公文懿刚辞去宰相职位回乡后,有次遇一同乡喝醉了酒辱骂吕公。吕公不为所动,对仆从说:“跟醉汉不要计较,关上门不理会”。过了一年,那人犯死罪下了大狱。事后,吕公感到非常后悔,说:“如果当时稍微与他计较,送到衙门整治一下,小小的惩处可以警戒他犯大的罪过,我当时一味要体现存心仁厚,却没想到养成了他的恶,以致犯死罪被下大狱”。这被规纳为以善心做恶事的偏善,而如果当时警戒这位醉汉,不至于后来犯死罪,被称为正善。
如何“报怨”呢?大致有“以怨报怨”、“以直报怨”、“以德报怨”、“无怨无悔”等几种模式,严格意义上“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真心利他并追求皆大欢喜的都可根据实际情况而方便应对,无非是因人施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而已。
阳明先生前门杀敌或为“以直报怨”,后门讲学或劝“以德报怨”,龙场悟道则从“不怨天不尤人”处链接了“此心光明”。既便剿匪亦知人人皆有良知而方便劝善,并唯才是用,从没有“以怨报怨”。舜帝年少时对父母弟的伤害(严重的杀害之举)亦未“以怨报怨”,他将孝悌落到极至而“孝感天下”,终成一代圣贤。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安徽的6尺巷的故事,都演绎了从乡间到朝野中“和为贵”、“重大局”及“舍私欲”的转化环境的妙法,当耐“心”体悟,不拘一格。
“孝善卓悦实践"之“活得实在一点”(2511)
近期,听说某名人的微博被很多声音“攻击(网爆)”了。后来,又听说许多人的微博下都是“褒贬不一”,才觉得“闻谤不怒”确实是一种修为!
有谁不被他人背后说?问题是“被人说”,甚至“被抵毁后”,怎么心平气和的活好自己却是一门学问。凡涉及法律可方便解决的按法律去办,如某企业被“乱写”后以诉讼获赔N多万元就是一种解决之道。但未必适宜用法律解决时,如何“活得比被‘黑’前更好”则更需要些许智慧。
巴菲特说过,“如果全世界的人无视你的成果,那么,你是想被当作世间最伟大的投资者,但实际投资记录却是最糟糕的投资者?还是愿意被认为是全世界最无能,而实际上却是最优秀的投资者?”每个人都可能会面临“被人随意评价”的问题,如果太在意别人对己的看法和评论,而活在别人的“唾沫”里,不如“只听光明和欢喜的声音”,并以“随时归零的状态自强不息”。
“狭路相逢勇者胜”,若心中有无比敞亮的光,并勇于照亮更多人的前程,“狭路本亦不狭,何须自狭其雅量”呢?勇者无惧,贵在战胜自己“希求他人评价好的好乐之心”,自助者天必助,不如活得实在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