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桌上,七岁的儿子伸手把碗递给正准备坐下来的爷爷:爷爷,帮我盛饭!
我瞪了小子一眼:让爷爷给你盛饭,你就不怕雷劈?
儿子红着脸,特别不好意思的缩回胳膊:不用了不用了,爷爷,我自己盛。
小时候,总会听见身边的大人说,这个小孩没有家教,那个小孩家教不错。
家教是什么?
好像哪都能沾一点。
但记忆最深刻的便是饭桌上的“家教”,在我们从小经历的“家教”中,刚刚有了温饱的小家庭,父母只能是言传身教,比如上桌吃饭,必需一家人到齐了才能动筷、吃饭不能吧唧嘴、不能在菜盘里挑来挑去、要给长辈添饭、嘴里含饭菜的时候不能说话、筷子上不能沾饭去夹菜、碗里不能剩饭、咳嗽打喷嚏要望向两边用手遮等等。
一顿饭下来,感觉规矩特别多,其实都是点点滴滴。
小的时候,每次到了吃饭的时候,和哥哥俩都会抢着擦桌子、摆碗筷,然后等着菜都上桌后又抢着给爸爸妈妈添饭。对于我们来说,能给爸爸妈妈添饭是无上的荣誉。
现在碰到的小孩子,要么挑食这不吃那不吃,要么满桌满地都是饭粒子,碗里的饭粒子都够半碗的份。惯着的爷爷奶奶不分场合的用自己的筷子在菜盘子里拔来挑去,只为孙子喜欢的那一口。
大人爱得深,小孩子理所当然感觉这个世界只有他喜欢的,得不到时,撒泼打滚、恣意妄为。
饭桌上的"尊老爱幼"无非就是这些。
家里长辈来深,友人多次想请吃饭,推辞多了也不好再推,趁着出去玩也就欣然接受。
因地域不同,家里人习惯了重口味,再建康的忠告也难在这几天的旅程中有所改变,于是每次吃饭都会点一到两个重口味的菜再加当地特色菜,再怎么说也是民以食为天嘛。
到了吃饭的点,友人点好餐厅,餐桌上按着自己的习惯口味点了按人头的客家菜,以肉居多,完全不合家人和小孩子的口味。
我诧异的同时再次拿过菜单,点了两个价平但能满足小孩子和老人的菜式,想着心意已领,但心里怎么着就觉得别扭。
同龄相熟的人相聚时,我们会把主动权交给经常点菜的人,她必然懂得哪些是大家喜欢吃的,哪些是我们都能吃的,谁请客价位能否接受,心里很是清楚,一顿饭吃得倒也自在。
若是有长辈和小孩子在时,会顾忌到更多,口味、菜式、是否有忌口、过敏等等,如对长辈不了解,必然每个菜会问到他的家人或者本人,能不能吃、喜不喜欢吃,想着“尊老爱幼”无非就是这些。
中国人的饭局,博大精深,以小家为出发点的饭桌礼仪只是冰山一角,但足以影响一个人在社会的走向,平和还是自我?
这年头,谁也不太缺吃,但能吃到一块聊到一块,这三两小时的饭桌文化也不简单。
吃得尽兴了,是缘份是天作之合是上天恩赐,反之,倒是花了时间花了钱买罪受,伤胃伤心伤情伤得体无完肤。
如喝多了回家晚了,还得罚跪榴莲真心不划算。
所以,多回家吃饭,多陪陪父母孩子,教教孩子们如何尊老爱幼,言传身教开启生命延续的美好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