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诗韵·五祖禅韵

作者: 晋梅一枝香 | 来源:发表于2020-08-03 20:00 被阅读0次
                      东山诗韵

    世人登东山,多半为观览风景名胜,或为有氧运动,锻炼身体;世人朝五祖,多半为祈愿消灾,或为洗涤身心,暂消烦恼。

    五祖寺所在的东山,自然风景幽美,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不愧是一座流淌古今诗意、饱含诗情画意和充满诗骚流韵的名山,历代以来,文人墨客的题咏甚多。

    在此,关于东山及山上的五祖寺,不谈前人的题咏,单说今人之中三位同事的题咏。

    同事洪贵兵先生,人称洪大师,风度翩翩,才华横溢,工诗善文,书法亦甚佳妙,堪称才子名师。十来年前,洪先生曾写过一首五言律诗,其作曰《春日听五祖寺僧谈禅》:

          脱身红尘外,来谒十方塔。

          修竹摇云影,流响吐玉葩。

          禅春布德泽,法雨坠天花。

          心池开白萼,清香入无涯。

    吾观洪先生大作,章法工整,笔法精巧,行文自然灵动,词釆华美,想像丰富,风格清新淡雅,十分精致玲珑。首联叙事,交待听禅来由。颔联摹景,描述途中见闻。颈联扣题,叙写五祖寺僧谈禅之情境,令人沉醉。尾联紧𠄘颈联,描述听寺僧谈禅时的独特感受,意境如禅,甚是美妙,令人浮想联翩,有身临其境之感。

    同事干章焕先生,饱读诗书,学识渊博,雅好古典诗词,擅长吟诗作赋,闲暇之时,常有登山临水,并有所吟。几年前,干先生在登临本邑东山五祖寺后,曾写有两首七言律诗,以纪行抒怀。

    其一曰《登通天路》:

          飒飒秋风吹木叶,巉巉天路笼寒烟。

          飞鹄矫影昔时识,夙梦残斑今日捐。

          佛塑金身香不断,我临功簿字难签。

          莽苍尽处故园邈,夕照荒芜三径间。

    其二曰《登五祖白莲峰》:

          白莲千仞奉禅宗,太白渔歌徊秀峰。

          鸷鸟穿云衔贝叶,碧波泄闸稔桑农。

          长风直向青衫鼓,老骨须将锐气冲。

          尝尽炎凉存热血,慧根育得自从容。

    细品两首诗作,感觉诗人自信满满,淡定从容。“长风直向青衫鼓,老骨须将锐气冲”,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昂扬之气,多么劲道!

    今年五月起,高三年级师生全员实行封闭式管理,备战高考。在此期间,干先生曾赋诗一首,其诗曰《五祖棋盘石》:

          古寺谁留此石枰,料伊修得鹤身形。

          千株松下安禅坐,一片云中落子声。

          我欲邀君谈渐顿,盘经洗雨灭纵横。

          烟尘漫处烂柯局,幸有山光莫与争。

    注:1、渐顿,修禅方法有渐悟与顿悟;2、纵横,指棋盘上的横竖线条。

    干先生大作一出,同事罗会标先生读后,不禁有感而发,当即次韵和诗一首,而于主旨与情思上,实则反干先生诗意而用之:

          古寺喜闻此石枰,白莲厌见吾身形。

          青峰松下安禅坐,翠竹林中落子声。

          闲来邀君谈国是,天空海阔任纵横。

          红尘诸事犹棋局,胜负之间要与争。

    此后,罗先生给我一并发来两首诗作。待拜读之后,感觉颇有趣味。品读之余,不禁信笔所至,赋成如下文字:

    古人云,诗者,情也,性也,气也,非关才也。同一作者之不同诗作,可见出其不同方面之性情。不同作者,针对同一题材或吟咏对象所作,抑或唱和,亦是如此。

    两位仁兄大作,其吟咏对象皆为五祖寺之棋盘石,虽寄意有别,然各具卓见洞识,亦皆堪称佳构佳吟。吾观其寄意,皆与二人各自性情十分相符,并高度契合。

    细品佳吟,不难看出,干吟偏于道,道中有释;罗吟偏于儒,几无释道。两首佳吟,虽品性各异,却又相映成趣,彼此生辉,均颇耐玩味。

    道家素来主张道法自然,凡事不争,清静无为,顺其自然。释家看破红尘,万事皆空,远离红尘,遁隐山林,主张于每日禅修中,或渐或顿,参透佛法,了悟人间大道,勘破宇宙至理,以求见性成佛,大彻大悟。

    儒家,目光始终倾注人间,育民教民,关注百姓冷暖,厘定人间是非功过,注重培育家国情怀,倡导大爱无疆,追求至善至美,臻于化境。儒家于社会人际关系,主张和谐,倡导温良恭俭让,维护人伦秩序,饱含孝悌温情。儒家于人生,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决不轻易回避问题,也不怨天尤人。

    干兄大作,“烟尘漫处烂柯局,幸有山光莫与争”,主张不争;罗兄大作,“红尘诸事犹棋局,胜负之间要与争”,主张要争。两位仁兄大作,于卒章显志处,虽寄意有别,然皆自然生发,均不失其理。

    若依道家所言,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则又一体两面,高度统一,浑然一体,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为奇妙。

    吾观两首佳作,表面看似矛盾,然其所悟之理,所抒之情,所表之意,分别折射出二人之不同心境与心态,虽各具情怀,别有韵味,但又高度辩证统一,故皆当点赞!

                      五祖禅韵

    五祖寺不仅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适于人们闲暇之余访古探幽、抒发情思的方便之所,还是一个可于其间慢慢探禅悟理、细细品味和感受绵延至今的禅风禅韵之绝佳所在。

    在每年偌大的朝山群体中,除了祈愿消灾的人众,亦应不乏寻禅问道者。禅本是哲,禅师即是哲人,禅学亦是哲学。常人眼中,禅的境界,十分高深,耐参耐品。

    回想与五祖寺的因缘,三十余年以来,我曾数十次登临过东山,拜谒过五祖,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五祖寺那浓郁深厚的禅韵。

          在千年的

          东山古道之上

          布满禅的印迹

          镌刻着禅的辉煌

          也溢满了禅的芬芳

          古往今来

          无数的信众

          是那样虔诚地

          一步一步拾级而上

          怀揣着关于禅的信仰

          或者为加入禅修的行列

          或者只为一睹五祖禅的道场

          只为呼吸心中五祖寺的那一抹禅香

          白莲峰上

          一脉千年莲香

          萦绕在岁月深处

          那幽微的白莲禅香

          和着五祖那深邃的禅韵

          馨香了东山,化润着万方

    关于五祖禅的最负盛名的传说,也许要数神秀和慧能所作的那两首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体现神秀大师渐悟的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体现慧能大师顿悟的偈语。

    在弘忍大师设计的这场关于接班人的考核选拔中,可谓高手之间的过招。不识一字的慧能,在耳闻年长且极富才学的教授师神秀的偈语之后,感觉未曾见性,竟然说我也有一偈,被引至长廊后,口述一偈,并请他人代为书写。谁料,年轻的慧能,出手不凡,其偈语居然一下子做到了明心见性,令众人惊讶,也让弘忍大师刮目相看,暗自惊喜。

    当时,弘忍大师虽然在内心里对慧能此偈赞赏有加,但为了保护慧能,当众所给的评价却是亦未见性,并用鞋子擦去此偈,做得不动声色。接下来,在弘忍大师的巧妙暗示与精心安排下,五祖禅的衣钵得以悄无声息地传承。不立文字,以心传心,教外别传,是禅宗的传统。这便是关于五祖禅的流传千年的美丽传说。 

    悟性极好的慧能于三更半夜来到方丈室,听五祖讲解《金刚经》,期间顿悟,当晚便继承了五祖弘忍大师的衣钵。接着在弘忍大师的护送下,星夜出发,赶往南方。慧能回岭南途中,成功化解了恶人的追杀。慧能谨遵师嘱,没有急于弘法,而是隐藏于山林里的猎人队伍之间。十五年后,才适时弘法。

    南能与北秀,是五祖弘忍之后禅宗的两大代表性人物,一个渐悟,一个顿悟,俨然两大门派。

    在神秀和慧能两位禅师的大力弘法之下,五祖寺禅的种子,渐渐地洒满了神州大地。南方的慧能,一花开五叶,局面大开,影响更加广泛深远,播及周边的朝鲜半岛、东瀛和东南亚等海外。

    由此可见,作为天下禅林,享誉千年的禅宗古刹——五祖寺的禅风禅韵,不啻是天下禅的根脉。千余年来,五祖寺禅的故事一直流传于世间,禅韵幽幽,历久弥深。

    反观当下,芸芸众生,处于万丈红尘中,经常有或多或少的烦恼萦绕于身心,需要静下心来,修身养性,学会放下,自我开悟,自我疗救。而禅宗圣地五祖寺,以其幽深绵缈的禅韵和深厚独特的禅的魅力,未尝不是一个有益调理身心、消解烦恼的好去处。若有机会,诸君切莫错过。

    庚子年六月十一日写于梅邑厦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山诗韵·五祖禅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qd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