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的空档时间里,突然又想起了《狮子与老鼠》的故事。这应该是一个很多人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有一天,一只狮子在树荫下睡觉。老鼠从他身上跑过,吵醒了他。狮子很生气,用爪子抓住了老鼠,准备吃掉它。老鼠害怕地恳求狮子放了它,并说也许有一天能报答他。狮子觉得这个主意很可笑,一个小小的老鼠怎么能帮得上他呢?但他也不想吃这么一点肉,就放了老鼠。
过了几天,狮子在森林里被猎人用网捕捉了。他无法挣脱,只能大声吼叫。老鼠听到了声音,认出是狮子。他想起了狮子曾经放过他的性命,就决定去帮助他。他跑到网边,用牙齿咬断了网线,让狮子逃了出来。狮子非常感激老鼠的救命之恩。
再次重温这个故事的时候,想到,每个人都可能是狮子,也可能是老鼠。
当一个人是狮子的时候,不要轻视任何人或任何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而且凡事都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或危机。在得意时不要太傲慢,自断后路,因为今日威武的狮子,某天却可能会成为落网之物,动弹不得,而转机也许会来自曾经的一个善意的举动。因此,勿以善小而不为。
当一个人是老鼠的时候,不要轻看自己,妄自菲薄,虽然力量有限,倘若找到自己的长处,或许在某些关键时候会发挥出价值。不必因为自己的力量薄弱而自卑和退缩。
换句话来说,一个人得意时不要轻视他人,失意时不要轻视自己。
延伸到育儿方面,我们有时会觉得孩子力量还不够大,或者不屑于他们帮忙做事情,其实也要看到他们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或许是做具体的某件生活小事,也或许在精神上,思维上,言语上,都可能会给大人带来灵感,不要觉得他们就像小老鼠那样一无是处。
曾经稚嫩淘气的小孩,不定哪天就成了落落大方的少年。比如,有时候出入一些店铺看到店铺老板家孩子,会感觉到他们明显的成长和变化。
从《狮子与老鼠》的故事中,还看到,当老鼠说会报答狮子的时候,狮子哈哈大笑,觉得自己的力量很强大,不会需要到老鼠这样的小力量。而在故事的发展中,却看到,他与小老鼠之间有较好的互动。狮子明明可以吃掉老鼠却放过了它,老鼠活下来了,它等候时机救了狮子,最后狮子也接受了老鼠的救助。
在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在互动中完成,比如付出与接受,正常来说,比较平衡的是一个人可以既会自愿付出又会乐于接受。如果只有付出而不接受,显得过于清白和高冷,久而久之会有怨气和疲惫;如果只有接受而没有付出,显得无力且没有目标感,久而久之会自卑和依赖。
付出有处强的意味,接受有示弱的意味,在关系中,假如互动长期失衡,可能会影响长远的相处。良好的关系,是付出与接受的和谐互动,也是信任和尊重。
所以,人想要有觉悟地活着,则需要有自己的核心力量和立场,其他的变化是围绕这个核心来的。这个核心里有对生活的态度,价值观,底线,醒悟,判断,觉察,自信等。那样,即使只是一只小老鼠,也会找到自己的时机和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