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作者与读者第八节

作者与读者第八节

作者: 刘猫爱虎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06:54 被阅读32次
    文章来自如何阅读一本书第十章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遵守思维的礼节,善意的对话最大的益处就是能学到什么,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能真正完成了这件事,没有自我期许的读者没法达到这个要求也不可能做到分析或诠释一本书,他不但没花心力去理解一本书,甚至根本将书搁在一边忘个一干二净,还因为他对这本书根本无可俸告

    受教是一种美德

    培根曾建议读者阅读时不要反驳或挑毛病,也不要太相信,认为是理所当然,更不要交谈或评论只有斟酌与考虑

    塞万提斯说没有一本书会坏到找不到一点好处的。更确定的说法,该是没有一本书会好到无懈可击

    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的运用孤立的判断力,他根本就不可能学习到任何东西,或许他可以受训练却不能受教,因此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这样的读者在最后终于能对一本书提出回应,对于作者所讨论的问题会努力整理出自己的想法

    光是努力并不足以称得上受教,读者必须懂得如何评判一本书,就像他必须懂得如何才能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修辞的作用

    我们看到好的写作与阅读,都是以文法与逻辑的原则为基础规则

    你对自己所听到的要有回应,还要注意到对方背后的意图,同时你还要能有自己的主见

    如果你不靠自己,只想依赖别人为你做判断,那你就是在做奴隶,不是自由的人了

    叙述者或作者的角度来看修辞就是要知道如何去说服对方,因为这也是最终的目标,所有其他的沟通行为也必须做到这个程度才行,在写作时讲求文法与逻辑的技巧,会使作品清晰容易理解,也是达到目标的一个过程

    暂缓评论的重要性

    文法,逻辑和修辞,分析阅读前两个阶段的技巧中,需要精通文法与逻辑

    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最后一定要跟前两个阶段来进行,前面两个阶段是彼此连贯的,就是初学者也能将两者并合到某种程度,而专家几乎可以完全连贯合并,它可以将整体分成许多部分,同时又能找出思想与知识的要素,与作者达成共识,找出主旨与论述,再重新构架出一个整体

    第九个规则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的说我了解了。许多人会将评论与不同意混为一谈,其次虽然这些规则看起来很有道理,在我们的经验中却发现很少有人能真正运用,这就是古人说的光说不练的道理

    你唯一能做的是有礼貌的,请他们重述你的论点,在说明他们对你的非凡之处,如果他们做不到,或是不能用他们自己的话重述你的观点。只有当你发现某个人像你自己一般真的知道你在说些什么的时候,你才需要为他的同意而欢喜

    当然说出我不懂也是个很重要的评判,但这只能在你经过最大努力之后,因为书而不是你自己的理由才能说这样的话。因此在分析阅读中要进入第三个阶段之前,必须花很多时间准备前面两个阶段的工作,所以当你说我不懂时要特别注意,其中并没有错在你自己身上的可能

    避免争强好辩的重要性

    规则是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的辩驳或争论

    当把谈话当作是战争的人,要赢得战争就得为反对而反对,不论自己对错都要反对成功

    就像他反对一样,他也要有同意的心理准备,不论要同意还是反对,他该顾虑的只有一点,事实,关于这件事的真理是什么

    化解争议

    建议你把不同的观点当做是有可能解决的问题,第二个规则是督促你不要争强好辩,这个规则是提醒你不要绝望地与不同的意见对抗,还有另一种不同意,是来自知识的不相当

    只有排除误解增加知识就能理解解决这些争议,一个人在与别人对话时就算有不同的意见,最后还是有希望达成共识,他应该准备好改变自己的想法,才能改变别人的想法

    知识是可以沟通传达的,争议可以在学业中获得解决,一个读者如果不能区别出知识的理论说明与个人观点的阐述,那他就无法从阅读中学到东西

    如果他不赞同规则,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知识存在于可以辩护的意见之中

    这三个规则在一起所说明的是批评式阅读的条件,而在这样的阅读中,作者应该能够与作者辩论

    第一 要求读者先完整的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评判

    第二 恳请读者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

    第三 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个规则再进一步的话就是要求读者要为自己不同的意见找出理论基础,这样这个议题才不只是被说出来,而且会解释清楚,只有这样才有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作者与读者第八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rg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