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看见我阅读这本书时特别震惊,认为这是小学生看的书,或许是吧,因为里面有很多精美插图,因为这本书简单易懂,属于科普知识的书籍。
可是,我读完后认为自己幼儿园还没毕业,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是太深奥,我还可以再翻几百遍。或许这一切和我的论文主题有关,与我带上思考阅读和薄弱的知识储备有关。
没错我的论文与文化有关,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里面确实含有不少学问,不过这也是在阅读大量文献后才知晓一二。
当然我阅读这本书和写论文无关,因为我研究的是本国文化,只是这本书刚好入我眼,我刚好与它结了缘。
慢慢了解到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即人成文化,阅读完这本书后,明显感受到了异国文化与我国文化的不同,但奈何我还没入门,只看见了表层,无法深探其背后的原因,本书的阅读感想更不知道该如何记录。
读完了还是决定强迫自己留下点什么,不思考、不记录总感觉差了点什么,就好像有种上车不买票的无赖,做事不总结的徒劳,所以简单记录一下吧。
独特的重女轻男之风
或许这与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不一样,所以我记忆比较深刻吧,重女轻男在很多地方的人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是结合泰国实际情况很多人都能明白其背后的原因。
因为东南亚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温度适宜,土地不用用心播种就能长出稻谷。在这样的环境下造就了东南亚人比较散漫和喜欢享乐的习惯,这与中国“每天开垦田地,时时刻刻耕作”的情景完全不同。
再加上男子修行出家常态化,大多数泰国男性在青春期都要去当一段时间的僧侣,这是泰国男子一个重要的成人仪式。他们在寺院作为僧侣修心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或一辈子。
由此种种,女性因适合做家务、采摘果实、侍奉父母等因素造成社会地位比男性更为重要。也正是如此,造就了泰国“红艺人”泛滥的情况,还成为了泰国旅游业的一大特色。
曾经的我只是知道泰国“人妖”很多,但从没思考过这背后的原因更没认真了解这方面的相关内容。
原来:
泰国信奉佛教,相信佛教创世,并且相信创世之初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卡图瓦,而泰国人将“红艺人”称为“卡图瓦”。佛教的核心是宽容和接纳,泰国人相信生命是永无止尽的轮回,所以在生命的轮回中,有人注定要成为所谓的“红艺人”,因此泰国人不会歧视“红艺人”。
看了这么多,好像对我没什么用,但是这种宽容和接纳是我需要学习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种开放的心怀和容纳万物的姿态是一个很高的格局和让人向往的天地。
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下成长
一直都知道泰国的广告很走心,特别具有教育意义,充满无数道理和感悟,沁人心脾。但我却没有想到泰国的教育与中国不同,不仅有突出的家庭教育还有自由的学校教育。
简单来说就是泰国的家庭教育注重传授做人的道德准则、注重“言传身教”、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和多多给予鼓励与支持。泰国的学校采用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课堂上只要不影响其他人做什么都被允许,注重素质教育及生存技能,所以他们的校园和周末时光格外丰富多彩。
这么一看,这样的教育方式听起来不错,没有高考的压力、多了不少快乐和技能学习。不过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或许他们的教育方式不适合我们国家,不实用于每一个人。
或许这就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吧,在那样环境下长大的泰国人自然没有中国孩子的紧张感、为理想奋斗的追逐感、也少了持之以恒意志的磨练、坚持不懈努力的追求。因为自然环境造成东南亚人散漫和喜欢享乐,又因没有生存压力而促使整个社会环境自由缓慢。
嗯,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地理环境成就人为行动,人的活动造就不同地域文化。文化建设就是不断学习优秀文化,成为自己的体系,用文化的力量改变人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举止的过程,整个阶段都忌盲目、忌急切。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37790/7273e59a4ffb2f26.jpg)
这本书快速看完了,或许它对我影响不大,但是我相信阅读的任何一本书都有它的价值,都能为我们留下什么,只要认真思考这些精髓就会融入我们的骨髓,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所以未来我还是会看自己想看的书不在乎他人的目光。只是文化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外国文化过于深奥,我还是先继续研究中国文化吧,所以就这样吧,不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