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恢复得好多了,虽然用轻轻一按,还是有些痛,但感觉是越来越好了,心情也随之明朗了许多。
昨天和老同学沟通了一下,老同学建议可以出院了,但是还要用些外用药,继续治疗一段时间。
我去找她时,她已经把出院证明开出来,等我做完最后一次理疗,就去找她,拿了出院证明,去办手续。
这时,我碰到眼科主任,也是我的老乡同学。她的父亲和我父亲早年一起共事。记得她当时考的中专卫校,学的眼科。后来回来分到中医院眼科。中医院当时属于私立医院,刚刚成立,也不是很规范。早些年由于医患纠纷,被医院开除。我听说时,事情已是过去式,她早已离开医院。据说当时闹得很厉害,医患家属在医院外围拉着横幅,讨要赔偿。医院迫于压力,做出赔偿,她随之辞职。
之后,她凭借自己这些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去了另外的城市眼科医院,在那里也做得不错。偶然一次去市里给女儿看眼,在走廊座椅上休息时,竟碰到她迎面走来。她很热情,询问我们怎么来了这里。并再三叮嘱,有事情找她。我点头答应,说真不知道她在这里,不然肯定会找她的。我询问了她的近况,她说,先这样干着,每天来回坐车往返。几年后,县医院招人,她又想办法回到了县医院。也许有时候犯错,真得是一个人宝贵的经历,重要的是错误会让人警醒,并心生敬畏,从而更努力地去工作,有助于进步,毕竟有时候,人就是在不断试错、犯错中成长的。后来,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工作和出色表现,当上了眼科主任。
令我没想到的是,她和我老同学,竟在同一科室。
我想到前些天,她说她外甥放假回来,把手表落下了,问我在哪里?她家和我家离得不远,我说在学校,她说能不能让我给孩子捎过去,我说可以。但之后她就没有再联系我。
今天在医院碰到,她说,手表放在她的车里,我说那你赶快拿给我,我给孩子捎去。后来我办清了手续,给她打电话,没有接,连打了几次都没有接。我只好语音留言,先走了。
晚上,接到她电话,说开会了,没带手机。
我记得眼科主任曾说过,她和耳鼻喉科主任,也就是我的老同学两个人有时会争夺“客户”,有利益牵扯吧,关系有点紧张。按理说,两个人既是同乡又是同学、同事,关系应该很好。可事实却并非如此。这或许就像人们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涉及利益问题,你好我好,一涉及利益问题,就彻底撕去面具,露出真实面目。
我和老同学告别,说起上学时的过往,感慨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又似乎没啥变化,只不过比上学时,年长了好多,成熟了很多。我很感谢老同学这些天来的悉心照顾,希望有时间可以在一起坐坐,聊聊天喝喝茶。是啊,恐怕这样的日子也是很奢侈的,毕竟我们每天都像是拧了劲儿的发条,整天瞎忙活,哪有时间去喝茶聊天呀。
但是有期望总归是好的,盼望着有时间再聚首,大家可以把酒言欢,畅所欲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