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依然在读《孔子》,收获依然多多。
第47章的开头是有些郁闷的,孔子和南宫容等从老子处归来,决定抬出老子,拒绝为季平子主持祭祀泰山的礼仪。不过这样的话,孔子也就不能继续在季平子这儿做家臣了。
既然要离开了,何必再去听季平子的训斥?所以南宫容等都劝孔子不要去见季平子了,由他们去汇报。
孔子的观点与他们恰恰相反:“你们都回去吧,我去汇报就可以了,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我的收获就在于这个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果然,孔子被季平子狠狠地瞪了一眼,但是孔子却开心地加快了脚步,像鸟儿展翅一样迅速地飞走了,因为有始有终,因为心安了——“君子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孔子离开季府不久,就被一阵美妙的音乐声唤了回来,那声音沉着似雷动于龙,弦弦顿挫,又如江空月出,清辉满地。飘飘入心,孔子感到浑身清爽,浩然之气充斥于胸。他循声找去,一直找到了师襄子的门前。
师襄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大师,据说从来不教人弹琴。但是他收下了孔子,不知道打动他的是孔子的虔诚还是人品,但他的决策是绝对英明的,这个学生绝对是天下最好的学生。
孔子不但学习得很快,而且学习得很刻苦,天天都来认真地弹琴。没多久就弹得熟练了,师襄子说:“我可以教你新曲子了。”
孔子却说:“我只是熟悉了曲子,还没有掌握技巧。”
又弹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要教他新曲子,孔子又说:“我只是掌握了技巧,还没有熟悉它的主题思想。”
于是,孔子继续练琴,又弹了许多天,师襄子多次被他的琴声留住脚步,这一天师襄子终于忍不住了:“来吧,完完整整地弹一遍给我听吧。”
孔子的琴声如行云流水,先是庄重威严,继而舒缓流畅,最后悠闲怡人。师襄子沉醉其中,被这精彩的弹奏迷住了,他闭着眼睛头微微地朝上仰着:“妙啊,妙啊,真是令人情动于衷,而痴醉于行啊!”
这时候师襄子又要教孔子新的曲子,孔子竟然又拒绝了,他说:“我虽然掌握了主题思想,但是还不能想象出作曲者的样子,请允许我再弹一段时间。”
师襄子不禁由衷地感叹:“夫子将来一定会比我弹得更好。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一直保持兴趣的时候,他就会不停地进步。只有兴趣衰竭的时候,进步才会停止。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对乐曲保持那么持久的兴趣,包括我自己。”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果然呀,这也是我读这一章的收获之一。
后来孔子又练了许多天,终于孔子请师襄子来听琴了。一曲既罢,师襄子和孔子静默了很久似乎才离开仙界。如从大梦刚刚醒来一般,师襄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慨地说:“夫子的弹奏展现了曲子深邃博大的内涵、丰富感人的旋律,以至于襄子聆听此曲,忘乎所以,如梦如痴啊。现在你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吧?”
孔子兴奋地说:“他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已经非常清晰了:魁梧的身材、方正的脸庞、炯炯有神的眼睛,目光坚定,充满了期待、智慧、热情……他莫非是周文王吗?”
师襄子既惊讶又敬佩,激动地说:“你说得很对!这支曲子就叫做《文王操》。你百学不厌,刻苦训练,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这些部分让我觉得很玄,曲子弹到一定程度,就能想象出作曲者的样子吗?但有一点却是笃定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我读这几章的第三个收获,也是最大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