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我们共读的是孔子《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共24章,这一章着重写“仁”。虽然题目是颜渊篇,除了重点写颜渊(孔子最喜爱的弟子),但还写了孔子的其他弟子(仲弓、司马牛、子张、子贡、)等向孔子问仁以及问政的道理。
读《论语》,学做人!读《论语》颜渊篇第十二有感(五) 读《论语》,学做人!读《论语》颜渊篇第十二有感(五) 读《论语》,学做人!读《论语》颜渊篇第十二有感(五)这一篇的第一章是颜渊向孔子问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告诉他:"严格要求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任人,修养仁德靠自己,难道还能依靠别人吗?"颜渊接着问:"请问实践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告诉他说:"不符合礼制的东西不看,不符合礼制的信息不听,不符合礼制的话不说,不符合礼制的事情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但我一定照着您的话去做。
这一章孔子和颜渊师生对话体现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颜渊是孔子最为赏识的学生,孔子与他谈论的"仁"要求极高,这既是人的最高境界,也是因为颜渊这个人可以达到。读到这里,我想到了身边的学生们,他们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只是照顾他们吃饭穿衣,但是很少教育他们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况且很多孩子根本不听爷爷奶奶的话,所以,他们缺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一些家庭之中,也常见一些父母急于让孩子成为了不起的人,督促孩子学习达不到目标时,也是口不择言,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终于想明白了这些现象背后的问题。因此,无论是谁都应该谨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句话,能做到这些,也就足可以是自己无大过了。问题是要懂得知礼,知道什么是礼的要求,这要靠学习和修养才能做到,难怪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
读《论语》,学做人!读《论语》颜渊篇第十二有感(五)第十六章: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这一章的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人做坏事。小人正好相反。"
这一章谈的是君子与小人在做事时的区别。品德高尚的君子有仁爱之心,凡是别人的事情符合道义的,君子不仅乐见其成,更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达成美好的目标。但如果是不合道义的,君子一定不会为虎作伥。
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贯穿了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前人讲: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其实,锦上添花也不易。当看到他人快要实现理想与追求的时候,只有真正品德高尚、胸怀磊落的人,才能伸手助一臂之力。那些患得患失的小人,往往袖手旁观,甚至在关键时刻踹上一脚。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们,做坦荡荡的君子不做小人。
读《论语》,学做人!读《论语》颜渊篇第十二有感(五)第十七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熟敢不正?”
译文:季康子向孔子问政治。孔子答道:“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带头端正,谁敢不端正呢?”
这一章讨论的是政治,也是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不管在政治管理,还是教书育人,作为领导或老师,都要处处起带头作用,要求别人怎样做,自己首先要做到。“行不正,则令不从”,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何曾不是要这样呢?身教重于言教!
读《论语》,学做人!读《论语》颜渊篇第十二有感(五)第二十四章: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句话的意思是: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我培养仁德。”
我认为,我们成立的读书会,也就是用学问把一群尺码相同的老师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相互鼓励,一起成长。共读《论语》,在孔子的言论教导中,培养自己的仁德!
读《论语》,学做人!读《论语》颜渊篇第十二有感(五)颜渊篇第十二的这二十四章里,从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他处处做到了“仁”,所以,他的言行,才被弟子所效仿,才如此受到弟子们和世人的敬仰。我们作为一名老师,也要向孔子学习,做学生们的表率,处处起带头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