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词是看网课的时候那个老师讲的,一个老头,他是意犹味尽地说,“怎么样,美吧!”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这首词一入眼就给人怀念过去的意味,而且你能感到语气比较老稳。最出彩的是第二句,月影投在流动的渠水上,水流的非常缓慢,甚至人连声音都听不到。你可以想象一下,月亮应该是平静地躺在水面上,又带有轻微的波动,月辉把周围的一切照得暗中带亮。这种美景实在是让人惊叹。这还没完,还有更绝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60190/0b16e143ad67f5ab.jpeg)
在杏花并不稠密的月影里,词人吹起长笛,一直吹到天亮起来。那种疲惫中略带兴奋的感觉我也有过!
这一句是全词中最精彩的部分,写得最美。当你读过之后,那种美景就经过你大脑的记忆与逻辑长久地留在它里面。所以你会不自主地想再吟咏这一句,以后见到类似的美景也会自然想到这句词。
这首词的下阙常被人们忽略,却是这首词的感情基础,作者为什么会回想起以前,或者说作者这么款款深情地对一次聚会念念不忘的原因是什么。原来这场宴会发生在二十年前,二十年前是个什么情况,我们来看一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60190/adbdff8a507036b2.jpeg)
陈与义生于1190年。1113年,他二十三岁的时候考中进士。这首词大概作于1135年,作者回想起二十年前在洛阳与朋友们游玩的事情。而现在作者是个什么情况,1126年发生“靖康之变”,家乡沦入敌手,作者流寓江南,受尽奔波之苦。人世沧桑后回想往事,年华不再,家国破落,怎能不让人感慨啊!也许当时的景色并没有作者描述的那样完美,但加上了他情感的回忆变成了如仙境一般得美好!
后两句说实话,老句又用,写得太一般了,读之让人索然无味!
从这首词就可以看出,美的意境是写作技巧与情感交互作用的结果。像这首词中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当时大部分大宋人都有,但他们做不到把这种情感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一个出色的文学家却可以做到。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60190/642cb82fcc190dba.jpeg)
同时你还得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大部分人觉得这很简单,或者说自己做到了。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很难,我们经常说的是公式似的话语,因为习俗,禁忌,愚昧,我们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我们自己安慰自己大家都这样,干嘛这么较真。表达真实的情感需要智慧、勇气。
一个美的形式加上真情实感才能创造优美,耐人寻味的意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