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我和老公一同外出,路过我不知道、他知道,我没去过、他去过的,具有历史年代感的的儿童公园时,我内心被触动了。激发了我对市内公园的好奇心。
记忆如此苍白、陌生。那么,市内还有哪些老公园我没有去过呢?
老公说,离儿童公园不远处,在市区的西大街还有一个莲湖公园。他小时候父母带他玩过。后来,上中学的时候他也来过。
我搜索记忆,隐约在中学时期听说过。但确认没有去过。
作为陕西人,又在西安生长,我没去过最古老的莲湖公园,有点让人吃惊。我觉得自己生活在别处,像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
我边和老公对比着“我们不一样”的地方,也在搜寻原因。
为什么小时候父母没带我来过、长大后我自己也没有来过?我们都在忙什么?
当然,一番追忆,想到那个贫穷的年代,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一心为工作、一心资助穷亲戚的大爱。我的童年是孤单的。
在老公诧异且同情的眼神下,我决定打破迷思,游览市内公园,补上这一课。
今日继续周末游。妇唱夫随,我决定去莲湖公园看看它长啥样。
早饭后,我们坐了公交,从城外来到了城里。
老公做向导,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沿着街道走过去,我们就到了公园北门。
进入古典质朴的大门,看到了占公园面积三分之二的湖水。旁边,有父母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耍。湖面上有人在划船。
凉亭中,入迷的京剧票友苍老的唱腔在空中回荡。
莲湖公园虽然小,面积只有106亩,但历史悠久,身份特殊。
它坐落于唐代宫城“承天门”遗址上。曾是明代朱元zhang的次子朱樉依这里低洼地势引水成池,修建而成,种满了莲花。故称“莲花池”。
在清代被重新清理淤泥,作为放生池。在近代1916年(民国6年)对外开放,是本市最古老的城市花园。
2002年7月免费对外开放。2018年12月拆除围墙,成为24小时全面开放的公园。
园内,一条通道将湖分为南北。北湖,长满了荷花。南湖,平静的湖面供游人划船赏景。
老人们在步道上慢悠悠地走过,或坐在路边的长椅上晒太阳,木然地看着我们走过。他们身旁的陪伴者在专注地玩着手机。
路边的假山石碓和精心安排的洞穴,是孩子们捉迷藏的天下。男孩子高声的尖叫和开心的笑容给这秋景带来了活力。
湖面的枯枝展示着它曾经有过的“映日荷花别样红,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阔美景。
南湖边上,粗壮高大的柳树记载着时光的轮回。低垂的柳枝茂密而细长。远处白色的桥廊记载着过往的历史故事。
公园里的长桥、曲廊、假山、亭台楼榭样样具备,保持着原有的园林之韵。
我们随意走着,看着,说笑着。转了一圈,再从西门走出公园,就到了游人如织的回坊街区。
今天的午饭就在这里解决。要穿过这些狭窄的街道,需保持平静的心情。这里的店铺林立,旧的房屋,新的面孔。
人行道几乎没有空间。人群中,既有外地客,又有原居民。自行车、电动车在人群中穿行,还有外地车不知路况的贸然闯入,都增加了道路的拥挤空间。
还好,我们的大方向明确。出门左拐,朝南走,直奔午饭地点—老mi家牛羊肉泡馍馆。
它是大众评的上榜餐厅。虽然餐馆里人声鼎沸,还好,空间足够大,桌椅足够多。我们的时间把控也刚好,赶在了饭口前到达,不用排队和等位。
这是我们的午餐。
老规矩是先掰馍,拿着号码牌,送到窗口让里面的大厨师傅先煮着,再开始品尝凉菜。吃到一半,手掰的泡馍已煮好。
这家的泡馍味道没有太惊艳,和我们平时吃到的别家泡馍口味相近。卤牛肉煮的酥烂清香,凉菜牛筋是店里的招牌菜,配上蘸汁,淡淡的酸辣和调料味道,适合各地朋友的口味。
我们吃得心满意足,打道回府。
路过了网红打卡地回民小吃街,看到游人如织的场面,我想到了去年和朋友来这里的情景。过把瘾
店员比游人多的情景已成过往。有口碑的店铺门前又长出了购物长龙,回归了热闹的景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