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我们庆云县的历史能追溯到什么年代?
倦飞轩主:这说来就话长了。从有文字的史料记载来看,可以追溯到周朝,太公姜子牙助武王伐纣以后,被分封到齐,到现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本竹书纪年》记有“周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的推算,周康王六年是公元前1015年,姜子牙的生卒年大致为前1128年至前1015年,即113岁。)
笔者:也就是说史料记载能追溯到奴隶社会的时代?
倦飞轩主:那个时代其实不是奴隶社会,我国实际上并不存在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西方的存在物,比如西方150年前还存在奴隶制,美国南北战争后才结束。我国的夏商周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分封制,诸侯有自己的封地,实际上是封建社会,存在奴隶,但奴隶人口很少,不是社会主流。秦始皇以后实行郡县制,一直到清朝结束,属于君主专制社会。我国长期处于农耕文明,而西方发展商贸文明,西方各国在通商期间,逐渐把过去的象形文字丢弃,选择了更加便捷的字母文字(公元前1500-1000年左右,地中海东岸崛起了腓尼基人,他们是忙于业务的商人,发明了字母文字),而我国依然保留了象形文字,不过近现代以来推行汉字简化,使得很多人无法识别古人的文化书写,是很大的遗憾。
笔者:没错,作为年轻人,我在阅读古籍文献的时候也遇到了这样的困难。
倦飞轩主:齐国的疆域,“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棱,北至于无棣”,齐国时代的无棣,就是今天的庆云县境内,古无棣城就在今天的庆云县于家店村,无棣得名于无棣沟,“无”通“芜”,庆云县北部的一条河,因为河边长满棣树,且十分荒芜,因此称无棣沟,无棣这个地名也因此而来。春秋时期,无棣沟是齐国与燕国的边界,那时,山戎入侵燕国,燕庄公向齐桓公求救,在管仲的辅佐下,征山戎,伐孤竹,齐桓公帮助燕庄公恢复了失地,燕庄公送齐桓公班师,一路上两位国君商讨治国之道,相谈甚欢,不觉得送出燕国国境五十里,自古诸侯相送不出国境,因此,齐桓公将五十里的国土送给了燕国。一直到秦始皇时期,无棣沟仍然是一条大河,方士徐福率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从无棣沟入海,东渡日本,现在河边有个千童镇,还有千童祠,都是后人为了纪念一去不回的童男童女留传下来的,千童镇有个独特的节日——信子节,60年举办一次,每逢甲子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徐福东渡日举行,其他年份的农历三月二十八只是一般祭奠,千童信子节是古今民众怀念徐福千童东渡盛举的民俗遗存,对吸引当今日本徐福后裔认祖归宗,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丰富与活跃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传承民俗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笔者:我们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也是源自西周分封,春秋时期,各国之间联姻典故很多,如秦晋之好,齐鲁联姻,以至于现在亲家之间送挽联中有的写入秦晋二字,诸侯国之间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倦飞轩主:各诸侯国之间虽然联姻,世婚,但论起国家关系来,还是靠利益维持,国与国之间,并无亲情可言,《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胜数。”单就齐鲁而言,齐襄公与其胞妹文姜通奸,并杀死了鲁桓公(“公元前694年齐襄公继位后,好勇喜功,连年征伐邻国,国内横征暴敛,民怨甚重。鲁桓公与夫人文姜来到齐国,齐襄公与其胞妹文姜通奸,并杀死了鲁桓公。”)。齐公子无知与连称、管至父内外勾结,杀齐襄公,取代君位。雍廪等人杀公子无知(公元前686年),之后公子小白登君位,即齐桓公,逼鲁庄公杀自己的手足齐公子纠。齐鲁如此,秦晋亦可见一斑。提到挽联,我想起一桩事来,前几年某乡镇一老太去世,她的弟弟送来一副万联,上写“痛切煮粥”,无人能解,问到我这里,我当时依稀记得《资治通鉴》中有一句“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告知后,问者一查,果然是这句。是唐代李勣的典故,李勣原名徐世勣,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徐勣,字懋功,后皇帝赐姓李。《资治通鉴》里,司马光竟然花费了数十个字记载了李勣煮粥这么一件小事,原文如下:其(李勣)姊尝病,勣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风回,爇其须鬓。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勣曰:“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勣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成语“煮粥焚须”就是出自这里。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