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一息之间》I 挑衅死神的“水孩子”

《一息之间》I 挑衅死神的“水孩子”

作者: 就是那个王小照 | 来源:发表于2017-12-04 17:20 被阅读0次

再高超的天赋,都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发挥。否则,就会面临大自然最严厉的处罚。

2013年5月27日,尼克在“加勒比”杯潜水比赛中

“极限运动”一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普通人看来,极限运动无异于一场与死神的贴身肉搏,拼的是体力和毅力,挑战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底线。一旦获胜,就意味着刷新了该项运动的记录;如果失败,则可能赔上身家性命。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显然不是。这只是局外人的一种臆测而已。对真正的极限运动员而言,遭遇死神,不过是这场游戏中一个不起眼的副本。事实上,只要严格遵循自然规律,绝大部分时候,运动员们甚至根本就刷不出这个副本。但是,如果你过分自信,且妄图蔑视自然规律,死神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这听起来非常拗口,不过没关系,毕竟理论都是在真实事件基础之上总结出来的。所以我们不妨放松心情,来听听与这一理论有关的故事,也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解读的这本《一息之间》。本书为我们展示的是众多极限运动中的一种,名叫自由潜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天赋异禀却在比赛中“意外“身亡的潜水运动员,他叫尼古拉斯·梅沃利,你也可以叫他尼克。尼克从小便在潜水运动中展示出了过人的天赋,但因为对这项运动和大海缺乏应有的敬畏,最终受到了大海的惩罚,意外身亡。

本书作者,对旅行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当然,这位尼克并非我们上面所提到的竞技潜水员尼克。这位尼克先生是《纽约时报》、BBC等多家知名媒体的撰稿人。他走访过全球55个国家,创作过30多部孤独星球系列旅行指南,是一位资深向导,也是很多人的“老熟人”。但是这次,他带领我们抵达的并不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国家,而是我们所未知的遥远的水下世界。在那里,他给我们介绍了一群努力追求人类极限且个性十足的人。于此同时,他还不断引导我们去追问,在极限运动中天赋与成功之间的微妙关系。

以上就是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接下来我们就按照本书主人公尼克的成长轨迹,来解读以下三个重点内容。第一个重点是:挑战极限需要天赋。第二个重点是:永远记得对大海心存敬畏。第三个重点是:天赋可能成为潜在的危险。

尼古拉斯·梅沃利

好,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重点内容:挑战极限需要天赋。

不管你承不承认,极限运动其实比任何一项运动都更需要天赋,自由潜水尤其如此。因为这项运动不仅对体能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而且对心理方面的要求也格外严格。而这些能力,多数来源于天赋。

我们都知道,发觉天赋最好的时段是童年。然而,在发觉孩子天赋这件事情上,却并无诀窍可言。有时候,无意间购买的一件玩具,都可能激发出孩子的天赋。比如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被誉为潜水天才的尼古拉斯·梅沃利,也就是尼克。

我们来看一下,尼克究竟有着哪些惊人的潜水天赋,以及它们都是怎样被发觉并强化的。

首先,幼年的遭遇,让尼克对水产生了依赖,而且发展出了潜水运动员所必备的强大的肺活量。

尼克是美国人,小时候他家有个游泳池以及一条狗。这条狗总在玩耍时把小尼克推进泳池。呛了足够多水的尼克也对潜水渐渐上瘾。两岁生日时,尼克收到了一套儿童潜水装备。这成为了尼克一生的转折点。

三岁的尼克和叔叔保罗在家庭游泳池边,他穿着儿童潜水装备准备潜水。  

这套生日礼物让小尼克对水着了魔。他经常戴着这套潜水装备跳进水里,长时间地蛰伏在水底。四岁时,尼克父母开始经常发生冲突。当父母争吵时,小尼克就会躲在游泳池底部。每隔一会儿,他会浮出水面探探风声,如果争吵还在继续,他就深吸一口气,继续潜回水底。

因此,水对尼克来说有一种天然的安全感。而且,长期的池底躲藏,也无形中增强了他的肺活量。一次,特别擅长潜水的叔叔带尼克去海里捉龙虾,从没受过任何潜水训练的尼克,第一次展示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潜水天赋。他凭借一口气,轻松地冲到了水下12英尺、准确地抓住了最多的龙虾,水下憋气时长超过3分钟,甩了他叔叔几条街。

3分钟是个什么概念呢?我试了一下,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个不经常游泳的人,静坐状态下的憋气时长也就1分钟左右。

尼克与他捕到过的最大的鱼

其次,童年的经历让尼克极度渴望成功,并希望以此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尼克这种性格的养成归功于他的父母。当时还是小两口的俩人,在经过了几年漫长的争吵后,终于选择了离婚,并很快分别重新组建了家庭。两个新家庭中,又陆续添了几个弟弟妹妹。这些因素,都从某种意义上塑造并强化了尼克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一息之间》一书中对尼克这一时期的生活有着非常细致的描绘。简而言之就是,长大一些的尼克开始迷恋各种极限运动,即便是那些很普通的运动,他也会去冲刺极限。比如自己建造更有挑战性的跳台,比如在九岁时就要求在身上增加承重物,以便延长潜水时间、增加潜水深度。在尼克看来,这个世界很糟糕,他要以自己的方式去改变它,同时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说到这里,你不妨试着回忆一下,9岁时,你在做些什么,又在思考些什么。而9岁的尼克,已经在思考并着手以自己的能力改变世界了。也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尼克逐渐形成了不断挑战极限的冒险精神,以及不怕死的探索精神。而这,算的上是尼克的天赋,却也是他之所以被大海打败的根源所在。我们将在后面对这一说法进行深入探讨。

至此,成为自由潜水运动员所必备的所有天赋,尼克已基本开发完毕。他已经拥有了对水的熟悉与依赖,他在水下的憋气时间长的惊人;不仅如此,他还有着强烈的挑战欲和冒险精神。

一切准备工作都堪称完美,尼克也因为对潜水的热爱,一直在各种不同地方进行潜水,并不断进行自我水下憋气训练。然而在生活上,这可谓是尼克一生中最为迷茫的一段时光。在这段时间里,他尝试了各种工作,换过很多居住地。或者说,他一直在等待一个契机,一个真正进入自由潜水世界的契机。

好在这个机会来的很快。2011年秋天,尼克听从同伴建议,去参加了德特·哈蒂的潜水课,后者是“动态闭气”游泳项目的美国纪录保持者。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游泳项目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德特向尼克传授了许多专业的潜水技能,并把他带进了各种自由潜水的世界级比赛之中。

2013年,尼克与自由潜水纪录保持者威尔·特鲁布里奇的合影

然而,真正投入大海怀抱的尼克,却并未准备好对大海的敬畏,他对大海撒了好多次谎。而故事的结局也正如我们在开篇提到的那样,尼克在最后一次自由潜水的比赛中“意外”地败给了死神,再也没有回来。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读的第二个重点:永远记得对大海心存敬畏。

2011年,也就是尼克去世的前两年,对潜水界来说可谓是一个极具标志性的年份。这一年,潜水在全世界范围内忽然出其不意地迅速蹿红。一座座潜水学校在各个拥有深水区域的国家拔地而起,新任的潜水老师或教练们开始宣称人生来就会潜水,哺乳动物的潜水反射是一种先天的遗传反应。在这一理论的引导下,“浮潜”几乎成为了人们在马尔代夫、普吉岛等海滨度假圣地玩耍时的必选项目。

这话听起来不无道理。毕竟早在公元4世纪,罗马的自由潜水员就能在水下建造或摧毁防御屏障了。数百年来,欧洲、非洲等地区亦有很多人通过自由潜水来捕鱼或者捕虾。日本和韩国至今还存在着一批与大海为伴的人,他们通过自由潜水来寻找牡蛎和珍珠。还记得么?尼克第一次真正展露潜水天赋,就是叔叔带他去潜水捕捞龙虾的时候。

然而,竞技性自由潜水可不是马尔代夫海滨玩耍。“巴哈马蓝洞深度挑战赛”的安全救生潜水员、自由潜水学院的资深讲师马尔科,对此就表示了深深的担忧。他认为,自由潜水界已经失去了理智,自由潜水运动员也完全进入了一种疯狂状态,他们盲目追逐下潜深度,完全不考虑自然规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尼克就是这种疯狂状态的牺牲品。他的潜水老师德特·哈蒂就曾多次表示,尼克没有对自由潜水这项运动表现出应有的尊重,更没有对大海表示出应有的敬畏。事实上,尼克跟老师德特之间,可以说一直“冲突不断”。为什么呢?

首先,作为一名资深竞技潜水员,德特认为,自由潜水训练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一米一米地、一年一年地循序渐进。而尼克则认为自己有着极高的天赋,不希望自己像个普通人一样受制于物理定理。

我们不妨来看一个例子。2012年4月,尼克和德特开始一起备战一场位于大开曼岛的潜水比赛。第一天赛前深水训练时,德特按照之前的训练进度,建议尼克从70米处开始,然后逐渐深入。而尼克则坚持要从75米处开始。德特对尼克说了无数次,这种对潜水深度跨越式的增加,很有可能会导致肺挤压,尽管目标是要打破世界纪录,但不能太过急于求成。然而尼克的回应永远只有一句,“不要试图保护我,尽管培训我就行。”师徒两人之间诸如这样的矛盾每天都在发生。

尼克的自信以及对德特的蔑视不无道理。因为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他成功地挑战了“恒定重量”项目的美国纪录,仅用了短短几个月,就从30米飞跃到了91米,从一个无名小卒迅速成为了让那些顶级潜水员刮目相看的潜水新星。

志得意满的尼克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在接下来的“自由攀绳下潜”项目中,他直接宣布将挑战88米深度。而事实上,他之前甚至从未在这一项目中潜到过40米以下。尼克的这一决定,在有经验的对手们看来,可谓是对潜水运动的极大的不尊重。

大海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用自己的方式狠狠地给尼克上了一课。在顺利到达目标位置并上升到30米时,尼克出现了短暂的晕厥,最终是在安全潜水员的协助下才得以安全回到水面。经过抢救。尼克虽然逐渐恢复了意识,但鼻子和嘴却抑制不住地开始喷血。事后,尼克领悟到了大海的意图,并发博文表示,绝不能欺骗大海。

然而,领悟不等于接受。急于求成的尼克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欺骗大海。

2013年6月,也就是尼克去世前5个月,尚未完全康复的尼克参加了AIDA个人泳池世界锦标赛。在“动态无蹼”潜水项目中,他又犯了过度自信的毛病。之前,他从来没有在这个项目上游到100米。而在这场比赛中,当他游到100米时,觉得自己的状态非常好,于是选择了继续深入,一直游到了150米。因为下潜时间过长,当他回到水面后,便立刻缺氧昏厥,没能完成规定动作,遗憾地与该项目的美国纪录失之交臂。这似乎是大海对尼克的一个暗示,教导他不要盲目自信。然而,自信的尼克依然选择了无视。

2013年AIDA个人深度锦标赛中的尼克

4个月后的2013年10月,正在备战“蓝洞” 挑战赛的尼克状态并不太好。他甚至觉得自己的潜水天赋正在逐步耗尽。在水下20米深度时,他就会抑制不住地想要呼吸。尼克明白,这是训练过度的表现,此刻他最需要的,是放弃比赛,认真休息。然而,在经历了之前一系列的失败之后,尼克太希望证明自己了。而且,早在前一年的年底,他就给自己定下了今年的目标,那就是打破现下所有的国家记录,冲刺到100米深度,并赢得一两个泳池纪录。在2013年的尾尖上,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自从尼克开始为潜水而潜水,成为一名竞技潜水员后,都做了哪些冒犯大海的事情。首先,他忽略生理规律和大海规则,盲目追求下潜深度,跳跃性地给自己进行加压训练。大海也在2012年 4月时,以晕厥和口鼻出血为代价,给尼克发出了第一次严厉的警告。

然而,尼克并没有接受教训,而是继续跨越式地挑战自己的极限、挑战大海的权威。于是大海接连给尼克发出了第二次警告和最终通牒:先是在2013年6月的AIDA个人泳池世界锦标赛中,让尼克与冠军失之交臂;继而大海直接“剥夺”了尼克的潜水天赋,以期挽救他的性命。

但尼克显然没能充分解读大海的愤怒与良苦用心,毅然决然地参加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场比赛——2013年11月举办的“巴哈马蓝洞深度挑战赛”。这一次,尼克可谓是刷出了直面死神的游戏副本,真正进入与死神的贴身肉搏阶段了。

2013年11月17日,尼克的最后一潜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今天的第三个重点,也是本书最重要的一个要点,自由潜水中的每个天赋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危险。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而事实的确如此,尼克的意外身亡,就是这个理论的最佳证据。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到尼克遇难的现场,也就是2013年11月举办的“巴哈马蓝洞深度挑战赛”。这是个什么级别的比赛呢?它基本相当于是潜水界的“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是除了世锦赛之外,自由潜水界最重要的赛事。因此,对于极具挑战精神且急于证明自己的尼克来说,这场赛事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尼克在这场比赛中给自己定的目标是72米,跟他在赛前试图挑战的95米相比,还算轻松。然而,当他下潜到68米时,却因为身体不适,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停顿,但最终,他选择了继续下沉。正是这一决定,使他成为了超过35000起潜水比赛中第一个丧命的运动员。

尼克在那几秒所的决定,随着他的去世,也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很多人认为,尼克死于对自己水下憋气时长的过分自信。这的确是个重要的原因,但显然不是唯一原因。促使尼克冒险下沉的,还有他那深入骨髓的强烈的挑战欲。前面我们曾经讲到过,不论是超长的水下憋气时间 ,还是强烈的挑战欲,都是尼克当年快速蹿红自由潜水领域的独特优势。而现在看来,这些优势,却成为了导致尼克“意外”身亡的重要原因。

医生在观察尼克肺部组织的切片

我们先来谈谈第一个原因,也就是尼克对自己潜水时长的自信。

事实上,尼克在最后一次比赛中所用的时间,比计划多了将近1分钟。我们在之前已经说过,这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普通人在静止状态时可以承受的最长憋气时间。根据海底镜头的录像,尼克在下潜至68米处时,似乎很难掌握平衡,所以他翻转身体试图保持直立,并在这一深度停滞了近30秒钟,然后才开始继续下潜。

受到这里,我先给你科普一个潜水的基本知识,那就是当下潜至60多米处时,在海水压力的作用下,潜水员的肺部会被挤压到只剩下很少的“余气量”。这个余气量是啥呢,就是你正常吸入一口气然后充分呼出一口气之后,肺部仍然贮存的空气量。

在这个节骨眼上,尼克居然还用了整整30秒的时间来维持平衡,对空气的消耗量可谓翻倍增长,其危险系数可想而知。但是,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尼克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继续下潜,是什么让他有如此自信的呢?

据他的朋友回忆,尼克曾向他透露过一套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呼吸的独门秘籍。你可以将其简单理解为通过损伤肺部来延长水下的憋气时间。也就是说,这套秘籍虽然好用,但却要命。然而,一门心思想要证明自己的尼克显然顾不了这么多,对成功的渴望让他决定冒险。于是他调整了呼吸,重新获得了继续下潜的自信。

说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尼克之所以有自信是因为采用了一种近乎自杀式的呼吸方式,从而延长了水下的憋气时间。而促使他决定采用这种方式的,正是他对成功的渴望,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他在潜水运动中的一大天赋:与生俱来的挑战欲和冒险精神,这是第二个原因。如果换做其他运动员,处于尼克当时的状态,多半会更倾向于选择返回水面。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拍没柴烧”嘛。

但他是尼克,被誉为潜水天才的尼克,所以他选择了继续而不是放弃。他曾经在博客上提到过,很多时候,他都无法控制自己潜往深处的冲动,数字已经像病毒一样侵蚀了他的灵魂。

事实上,11月17日是尼克第三次挑战72米这个深度。在比赛前的五天内,他已经有过两次失败的记录了。第一次时,他在60米处就耗尽了口中的氧气,不得不提前转身;第二次时,他下潜到了69米,但因为无法进一步掌握平衡,只好提前游回水面。因此,当正式比赛时,实现72米这一目标对尼克而言已经成了一种痴迷,但这种痴迷显然是致命的。

从上述我们的分析来看,尼克的“意外身亡”都与他的天赋有关。他天生具备超长的水下憋气能力,同时还有独门呼吸秘籍的加持,这让他对自己的憋气时长过度自信。所以,即便在68米处耗费了整整30秒钟来保持平衡,也依然坚定地相信自己可以凭借天赋以及呼吸技巧顺利完成目标。其次,他与生俱来的挑战欲和冒险精神,是他选择继续下潜的重要助推力。如果尼克没有那么渴望胜利,没有那么痴迷于追求下潜数字,他可能也刷不出这份直面死神的副本。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今天聊的内容就差不多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们所说的要点。今天,我们以自由潜水这项运动为例,通过对极具天赋却“意外身亡”的竞技潜水员尼克的分析,展示了三个要点。首先我们讲到了天赋在极限运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其次我们讲到了,即便具备了极高的天赋,也应对自然规律心存敬畏,具体到潜水运动中就是,永远记得对大海心存敬畏。最后,我们讲了本书最重要的一个内容,那就是记得为你的天赋准备好一个笼子,因为它很可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潜在危险。

如果你把这三个要点连起来就会发现,极限运动其实是一门“度”的艺术。这里的度是程度的度。以自由潜水为例,一个完美的潜水,不是你潜了多深,而是你能真正明白,自己当下正处于什么状态,什么时候应该大胆地继续深入,什么时候应该及时收手迅速返回。你要在心里培养好猛兽,引领你去不断超越,同时也要准备好笼子,别让它的疯狂把你置于险境。

人生亦如此。最好的成功,是刚刚好,不多不少。而这,需要靠天赋 ,更需要“把控得住你的天赋”。不然很容易成为下一个尼克,成为那个挑衅死神的“水孩子”。

相关文章

  • 《一息之间》I 挑衅死神的“水孩子”

    再高超的天赋,都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发挥。否则,就会面临大自然最严厉的处罚。 “极限运动”一词对我们来说并...

  • 【家长必读】一只小水妖的临终遗言

    我是一只奄奄一息的小水妖,正躺在烈日炎炎的河岸上,等着死神的到来。 此刻,水妖家族的其他成员,都在盼着死神快点儿把...

  • 晨间日记--4.17

    父母是我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孩子是我和死神之间的一根绳。 到了而立之年,害怕墙倒, 到了生命之末,想要抓绳。 这...

  • 孩子,父母

    父母,是隔在我们与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孩子,给我们诸多感动。

  • 一位母亲

    你是一位孩子的母亲 用自己的乳汁抚养大自己的六个孩子 如今你老了 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 等待死神的召唤 氧气和液体延...

  • 拖延是在浪费生命

    拖延是在浪费生命 一个病危的人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奄奄一息中他看死神来到他的身边。他请求死神:“再给我一分钟好吗?...

  • 【第三十三首】死神

    就算是在黑夜也经常想起 白天看到死神逗着生灵到奄奄一息 玻璃片安插着鸟的翅膀 鸟的身体横躺在马路上 死神轻易地便能...

  • 死神在偷我东西

    胡歌说:“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你看不见死神;父母一没,你直面死神。”。 死神啊,因为看不到你而觉...

  • 在同样阴冷的天气里 他不告而别

    他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 冰冷而没有一丝生气 凛冽的寒风将烈火吹熄 死神来了又走 不留痕迹

  • 死神的孩子

    你说死亡是思维的逃离 你说人一出生就奔向死亡 你说得像一首诗 富有哲学又理所当然 我见你的第一面 夸你的头发又细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息之间》I 挑衅死神的“水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bx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