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个并不是蹭什么热度,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写写梳理一下。
最近在上海有个做废物分类的流浪汉,接受别人的采访,手里拿着国学大作,《左传》、《论语》、《春秋》、《诗经》,侃侃而谈,从语气上辨别不像是模仿的,似乎透露出内心十分淡定和超脱的倔强。一时间,某爆火小视频软件 上均是蹭热点的视频,以及相关真真假假的媒体人介绍。红星新闻采用自述的新闻写法,更接近于真实情况,综合来看,不由得发问,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以称作大师?
大师,是大家,还是别人口中认可的一方专家,当然专家这个词被玩坏了,成了砖家。但是至少大师是一个不错的称呼,但是由于某些大师深藏不漏,结果又变成了别人口中的“扫地僧”,奈何这样的人物一般都很低调,不会和世俗一般计较,而是有着自己心中倔强的追求。
个人认为老沈可以称为大师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个人装扮和言行举止极为不搭,这样造就了看官们的视觉与感官冲击,认为其超然脱俗,有着自己真实的向往,也真的去践行了,一般人真的很难学的来,这也是一种稀罕的地方,当然与世俗价值不太符合,因而也抓住了小品等艺术眼球,成功成了焦点。
大师的言语中透露了一种无惧无畏的真性情,他比一般人少了很多羁绊,也少了很多烦恼和欢乐,活脱脱的像一个苦行者,传道士。而在大上海,绝大多数人都有着羁绊,或是欲望、亲情、压力等带来的,人们有着各自的烦恼,却不能逃脱,看到一个无欲则刚的人,大家都变得十分的纾解,还想让大师指明方向的样子。
社会的躁动,如果没人去挖掘没人去关注,那么沈先生也就会默默无闻,当他引人关注,封为大师便是理所当然。当代中国是否需要值得信仰学习的大师,需要的。
大师最后的结果是,变正常了成了大家追捧的对象,而人们依旧没有找到自己心中的信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