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顾城,是上高中的时候。
班里一个成绩不怎么样的男生,字写的特别漂亮。在他的笔记本上,抄了一首《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然后才知道顾城,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了解顾城。
尤其是了解到他最后的结局,用斧头砍杀妻子后上吊自杀在新西兰,不禁是一声叹息。
再后来,又读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间的清新自然让很多人都向往。但最后海子的结局竟然是在山海关外卧轨自杀。
又是一阵唏嘘。
一个教语文的同事说,当他知道顾城的故事以后,再看他的诗的时候,总是感觉怪怪的。
我想起电视剧《我是特种兵》里老苗(夜老虎侦察连连长)和老高(狼牙特种大队副大队长)对于小庄的评价;他的脑子和别人的不一样,那是一个艺术家的脑子。
其实,诗人拼的不只是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的发散性,诗人的写作应该是文学和艺术的结合。
也有人说,诗人是最接近疯子的文学家。
不无道理,但也不够准确。
今天想来说两个人。
一个是陆游。
认识陆游大多数是从他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开始的,真正感受到陆游的细腻肯定离不开他的那首《衩头凤》,而一首《示儿》又将他的报国志未酬而终老的无奈写的淋漓尽致。
另一个,是唐伯虎。
19岁娶妻生子,25岁父母妻儿同一年先后去世。在31岁遇到人生另一伴侣九娘。九娘出身青楼但却与唐寅心灵相通,唐寅斥巨资为九娘赎身并取其为妻,购买庭院广种桃树命名“桃花坞”,桃花诗和桃笙均诞生于此。后九娘因操劳过度去世,唐寅便皈依佛门法号“六如”。
人们印象中的陆游豪放粗犷,而唐伯虎更是给人风流不羁的印象。但认真阅读他们生平才发现,一个人怎么可能只有单一的一面?
尤其是唐伯虎,因为太不在意外在名声一味只活自己,连被人谣传取了六个老婆这种事情都懒得去解释。
一人,得一知己,一路走下去,就不用管外在纷扰。
有句描写爱情的句子,印象很深。
爱情里不是那个人有多好,而是他对你有多好。
精辟。
提到陆游那离不开唐婉,而要说唐婉和陆游的感情故事,又不得不提赵示诚。这个官宦子弟,在陆游和唐婉分开后,对唐婉的保护可以说无以复加,能给的不能给的都给了。
唐婉和陆游分开的很大原因是因为唐婉不会生育,唐婉与赵示诚过后也是终生无子。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赵示诚为此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唐婉和赵示诚游沈园偶遇陆游,赵示诚不仅主动回避给唐婉陆游留出私人空间,更是为唐陆二人备酒席供其交谈。
赵示诚是得有多爱唐婉才能做到这些!
看人物传记很有意思,因为我们看到的可能就不是我们在正史或者教科书上看到的那个样子,野史里的真实历史人物会更加的丰满和有血有肉。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人。
我们每个人又不都是一个人。
下午在两个地方看书。
在城市书屋,免费提供看书的地方。一到暑假就成了学生写作业的地方,挤的我这去看书的人都快没有地方了。
写作业还好,有些是那些书作掩护,玩手机游戏,还几个人嘻嘻哈哈。
没有公德心。
另一个是在新华书店的儿童图书区,看到一半《山海经》。《山海经》是经典名著,晦涩难懂。初看这本书,我以为是简易白话文。但打开之后,很出乎意料。这本书只是《山海经》中的几个故事的白话文改变,但竟然可以堂而皇之的冠以《山海经》之名,竟然还敢说“影响孩子一生的中国名著”。如果拿着这些书当名著,让真正的名著《山海经》情何以堪?
扯的有点远,但也不远。
因为都是关于一个人的。关于每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