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放学,儿子先去上了国际象棋课,然后在楼下踢了1个多小时足球,回家吃完饭就将近8点了,然后又瞄了两眼爸爸正在看的《天下足球》。到正儿八经写作业的时候,已经8点多了~~
关键今天作业还特别多,数学一张卷子,英语一张卷子。我在一旁上完课,一看表,已经9点半了。往常这个时候,通常是他弹琴的时间,我看了他一眼,估计他也觉察到了我眼神中的意味,马上问我道:
妈妈,今天我可以不练琴了吗?
昨天刚参加了钢琴考级,其实我心里本来也是想让他缓两天再练的,不过他这样问我,正合我意。我马上露出了姨母般慈祥的笑容,笑咪咪地回答说:
当然可以阿!
什么时候开始,我在练琴这件事情上越来越有人情味了呢~~想当初,无论刮风下雨,哪怕就是天上下刀子,孩子的课都不能拉下一次;更别说每天的练琴了,雷打不动,生病考试都不能少练一次。孩子倦了,乏了,马虎了,不认真了,我能苦口婆心唠叨上1个多小时,动情处,抱着孩子大哭(好吧,孩子哭没哭我不知道,反正回首练琴路,我把自己感动了不少次)
直到有一次,孩子爸爸对我大喊:
弹好琴,有什么意义?何况还不是朗朗李云迪?
我不承认弹琴没有意义,但我承认儿子不是郎朗李云迪。从小手指就短,这点随我,现在也没长长,未来目测也没有大概率翻盘,客观条件有限,对有些音区广跨度大需要手指腾挪翻转的乐曲就是无法驾驭。性格冷静(其实很想写“性格寡淡”),太慢热了,慢热到和作曲家对话的时候总是以“失忆”告终,意思就是乐曲中那些波荡起伏的旋律总被他处理成心电图上的一条直线。所以,我总是问他,你的乐曲的灵魂在哪里?驾鹤西去了吗?没有呼吸,没有起伏,宛如清汤挂面一碗。特别是,到了9级这个级别,乐曲的层次感呈现不出来,无论是婉转悠扬,还是细腻多变的风格,他总能处理成快节奏的进行曲。听多了,我也就不发表意见了,倒是孩子爸爸忍不住跳出来:
娃阿,你弹得啥阿,我咋听来听去都是一个调?
说实话,孩子爸爸虽然是孩子众多兴趣班的拦路虎,但是呢,每每有外行的话说出来,总能惊醒我。比如,某次比赛归来,他问孩子
感觉怎么样?
而不是
结果怎么样?
孩子说
不知道感觉怎么说!
他又说
就是你弹的过程中是不是很享受,然后还想再弹一次?
孩子实话实话
那倒没有!
回归初心,享受音乐,这难道不是我们学琴的初衷?
我会多多和孩子说
哇塞,你弹得好快阿,一定累坏了吧~
从你的琴声中我感觉到一群野蜂迷路了,让它们由远到近地飞过来,可好?
你一定是你们学校弹琴弹得很厉害的学生,因为几乎每一天你都有练琴!
你比妈妈厉害多了,短短一个月就把考级的曲目重新练熟了,佩服你!
哪怕孩子弹得一塌糊涂,我也很少暴走了,平和而又坚持,平和地指出他的问题和改善之处,坚持要求他使用节拍器跟着智能陪练。只要他跟着练,我想着孩子总有一天会开窍、插电、真正爱上钢琴、爱上音乐。
现在的我会对孩子说:如果你累了,没有心情练琴,可以和妈妈说,今天我们少练一天,没有关系的!妈妈希望有一天你想到钢琴,会觉得它是你最好的伙伴,它陪伴你度过这么多年的酸甜苦辣,当你触摸到琴键的时候,会觉得很安全很开心,这就足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