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除了扫墓祭祖以外,还有另一件事受到全国的广泛关注——已故的高岩和长江学者沈阳。
4月5日,李悠悠的一篇《现南京大学文学语言学系主任、长江学者沈阳教授,女生高岩的死真的与你无关吗?》在网络疯传。文中指出其故友高岩在北大就读期间因遭教授沈阳性侵致其自杀身亡。
“北大”、“教授”、“长江学者”、“性侵”……当这些辞藻连在一起,引人哗然的同时在网络上也掀起了轩然大波,无数人开始对沈阳口诛笔伐,为此北京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和纪律委员会于4月6日发布了关于当年对此事处理结果的声明。伴随着声明的发出,这件原本在很多人心中打着问号的事件,仿佛立马被实锤了,网络上讨伐声更沸,声音主要集中在:怎么处理沈阳、要求沈阳负责这两大方面,然而对于此事,我想说,你们都关注错了重点!
一个享受了半生荣光的老教授,一件时隔二十年的旧事,太多的难以考证,怎么处理?这似乎永远不能得到一个另所有人满意的定论;更重要的是,作为非当事人又非目击者的我们,除了制造不知是否正确的舆论外,对事件本身起不了什么作用,二十年后,也许这个曾经遭遇重创的家庭好不容易恢复了平静,回归正常的生活,却又突然被舆论掀开了伤疤,让他们重回当年的痛苦泥沼中。
逝者已逝,与其关注结果,不如关注原因,关注为什么近年来性侵案被不断的爆出,关注为什么从尚不知事的幼童到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都可能成为被性侵的对象?
近些天,全网都在声讨沈阳,作为一个教授,一个学者,行无耻之事,有辱斯文。全网也在同情高岩和她的家庭,曾经的同学校友冒出一个又一个。关注视角里唯一缺失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怎样防止这类悲剧的再度发生!
性教育与心理建设缺一不可
近日火爆的网综《奇葩大会》上出现一位名叫孙雪梅的老师,在她四分多钟的演讲中,这些数字让人瞠目结舌:
√ 过去四年,公开报道性侵儿童案件1401起,受害人数超过2568人;
√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013-2016年全国法院审结猥亵儿童案10782起,平均每天超过7起;
√ 由于案件性质特殊,相关专家预估,每起浮出水面的案件背后至少还有7件是不为人知的。
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一个家庭的悲剧,包括高岩的家庭也是如此,而这些悲剧往往都是由于性教育缺失而导致的。因为缺失,幼童不知身体的禁区在哪里;因为缺失,青少年对性充满了懵懂的好奇,易受蛊惑;因为缺失,虽已成年却不知怎么拒绝,不知怎样保护自己。
除了性教育,个体的心理建设也必不可少
从高岩的文章当中不难看出,在经历挫折与伤害后,她没有一个妥善的渠道去安置自己的情绪,只能一味地忍耐和压抑。而从同学对她的评价来看:
高岩的内向敏感似乎就是她压抑以致于最后崩溃的原因。
虽然现在心理学正在逐渐被更多人关注,但无奈的是,心理从业门槛太低,非正规的考试机构让有心从业者几千块就能拿到门票,而门里面,派系林立难辨高低,咨询师在咨询中大多个人见解多于专业技术。
而从求助者角度讲,大家已然习惯了现今的快餐文化,什么都要快,累积了数月甚至数年的心理困惑,想要一次性就得到解决,不能接受中长程的辅导。
两者因素共同导致心理咨询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当然,能主动寻求帮助已经是自我解绑的第一步,最怕的是如同当年的高岩一般,不断地压抑,直至压垮了自己。
谈到这里,请有心的网友调转一下枪头吧,还高岩家庭一个平静的同时,让我们着力在传播科学的性教育与心理知识,以防止下一个悲剧的发生上,而不是一味讨论一件已成既定事实的往事。
氧悦心理,用心理视角看天下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氧悦心理
联系我们添加微信:Msmani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