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看了两个短视频感觉很有意思。就依自己的视角对两个短视频进行了分析。
第一个短视频讲的是一个妈妈在自己过生日时,对女儿小提琴的评价。妈妈过生日时,女儿开心的拿着小提琴给妈妈拉了一首生日快乐歌。妈妈听了以后没有表现的开心快乐,反而对女儿的小提琴表演进行了一番评价。她严肃地对女儿说,你小提琴拉的不好。小女孩听了很诧异,小女孩说:“你过生日,我给你表演节目,难道你不开心吗?”妈妈说:“你想为我演奏,你就要演奏的好一些。”女孩听了妈妈的评价,感到很委屈。就给妈妈说了声:“生日快乐!”转身就走了。
在这个短视频里,妈妈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孩子开心的为妈妈的生日准备小提琴表演,即使女儿拉的不好,妈妈是不是也要接受女儿对妈妈的爱,表示赞赏和开心呢?在这里妈妈的一番评价,打击了孩子的情绪。估计小姑娘不止对于拉琴的兴趣降低,在以后的日子里也难再有和妈妈展示和分享的兴致了。也不知道在下次妈妈的生日时,女儿是不是还有那个心情为妈妈准备生日礼物了。
在这个视频中隐藏着无数成人的影子,当孩子兴奋的去叙述和分享他的感受的时候,首先会忽略孩子们的感受,而是用主观的眼光去评判孩子的对错,而忽略掉孩子所要表达的情绪,从而对孩子造成伤害。
同时,这种表达的方式也会潜移默化的被孩子所接受。当孩子长大成人以后,也会将这种评判的方式带到与伴侣或者他人的人际关系当中。
第二个短视频讲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宝贝的故事。小姑娘有两三岁的样子。特别喜欢小姑娘天真可爱的表情,反复看了两遍。
小姑娘在草地里发现了蘑菇。兴奋的跑到妈妈眼前,给妈妈说:“妈妈,我发现了蘑菇。”妈妈兴奋的说:“ 哦,蘑菇,你发现了蘑菇。在哪里呀?”小姑娘说:“在这里。”然后转身就跑,带着妈妈去看蘑菇。小姑娘兴奋地在前面跑的飞快。羊角辫儿在头上,摇啊摇。跑到一半还转过身来,看妈妈跟上了吗。
跑到一片草地上。在小蘑菇跟前,小姑娘指给妈妈看,然后蹲下和妈妈一起看小蘑菇。看小姑娘那兴奋和自豪的表情。特别为小姑娘妈妈的反应而开心。妈妈的表现鼓励了小姑娘去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并和妈妈分享她的感受。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小姑娘会很喜欢和妈妈去分享他的感受和发现。
在以后的日子里,当孩子用心去做某事时,即使做得不好,也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吧!当孩子与父母分享他的感受的时候,开心的接受,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去分析评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