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主拾柒

不去动脑想怎么写,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清晨起来,先什么都不做,把心中想的写出来。这是偶然得知的一种帮助提升写作的方法。今不妨来尝试一下。
《诗篇》中诗人说,“我何等爱慕你的律法,昼夜不住的思想。”思想,希伯来语是haga,就是默念,一种喃喃自语。可用来帮助我们内化所吸收到的知识。
就像牛一样,倒嚼。曾不明白什么是倒嚼,后来才知道倒嚼就是反复咀嚼。牛之所以是倒嚼的动物,是因为它有四个胃,一个胃咀嚼完食物又到下一个胃再咀嚼一遍,如此三番,消化吸收透彻。默念就像是这样子的。
这是我从《圣经》中学习到的。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是思想,如何消化吸收我所听到、看到的知识。因为只有消化吸收了才能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不愧是最有权威经久不衰的一本书籍,价值不菲。最开始知道这本书,是小时候看《智慧背囊》时,看到一篇文章写到犹太人很聪明,因为他们从小就知道读《圣经》,在孩子出生时把蜂蜜放在书中让婴孩去舔着吃。寓意在于告诉孩子“圣经”很重要,从小就要开始重视阅读《圣经》。
那个时候,我就很好奇这本书里到底讲了什么,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做。
初中时,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复活》,开篇有一段话,写的就是“圣经”里面的话,“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当饶恕他七十个七次。”由此更加添了我探寻的心。
想起屈原的一句名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直想要寻得这本书来看一看,但不知从哪入手,一直无缘得见。
一直到大学时,才得偿所愿。说起来,也是一波三折,且听我细细道来。
上大二时,因为不想学这个专业有一段时间想辍学不想继续读下去了,但家里不同意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读下去。
也幸好中途没有离开,不然就错过了。还好那时候,我们有几个女生关系很要好,我们经常一起玩。有她们的陪伴给我大学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以至于不那么难熬。
而她们当中我和另一个女生媛媛关系最要好,而且我们都有共同的爱好——看书。
周末放假时,她们几个不是忙着谈恋爱,就是逛街,学习各种打扮,做女生该做的事情。而我们两个在她们眼中简直就是“奇葩”,这是她们说的,因为她们觉得我们两个不像个女孩子。
虽然那时候我们专业的课挺多的,至少比其他专业的课多,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温习课本。但我们周末一有时间就去图书馆淘书,别误会,我们没那么爱学习,淘的不是专业的书籍,而是小说。
而且不是言情小说,虽然那个时候言情小说很畅销,风靡一时。周边女生大多迷恋言情小说,但我们两个偏偏爱看武侠小说。所以我们两个在她们眼中是“异类”。
媛媛看金庸先生的书,我看梁羽生先生的书,基本上梁先生整个系列的书,只要图书馆有的我都看过了。虽不是孜孜不倦,如饥似渴,但也一度吸引了我。很多情节电视剧里没有的,改动过的,在书里都有圆满的答案。看得一个字,爽!
后来,这些书看完了没得看的了,实在不知道看什么,于是开始尝试去阅读那些中外名著。想想那时候能够静下心来啃完那些书,我都觉得挺神奇的。因为在高中时,有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但当时看了一两章就看不下去了,觉得太枯燥乏味,没想到在大学那个看似书荒的年代竟然把它看完了。
过后竟还觉得有些意犹未尽,挺佩服保尔·柯察金钢铁般的意志,书中提到他讲《牛虻》,是他的“牛虻”精神由来。于是,受其影响,我又去拜读了《牛虻》这本书。
这里不过多赘述,这些只是轨迹帮我得着我想要看见的而已,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后来才知道是这些书籍中体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精神影响了我的心性,使得我的心更加坚定。于是,我开始在图书馆搜寻有没有《圣经》这本书。
可惜的是翻遍了每个角落,仍不见其踪影,只寻到一本《新约注释书》。虽然有些失望,但很快我就从沮丧的情绪中出来,将它抛之脑后了。
所幸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可谓有心寻花花不见,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次课间休息时,后排有个同学拿了张卡片在那里读。
当时媛媛坐我旁边,媛媛一听,心里很欢喜。因为她知道当中说的是什么,我们几个听不懂,看着她那兴奋劲儿像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觉。后来才知道原来那些是“圣经”里面的句子,因为那天过后,媛媛去找了她们,跟她们一起聚了会儿,她们送了一本《圣经》给她。
从那之后,媛媛就多了一个活动,就是常常跟她们一起交流。一次我们打趣她,“有了新欢忘了旧爱”。媛媛说,我们也可以一起去,她们都很好相处,还送了一本“圣经”给她。
我听了后,心里很激动甚合我意,心砰砰砰的跳,冲着那本书我也要去看看。况且我想着虽然和她们不熟,但好歹我们也都是同学,权当同学聚会,彼此也可多些了解,虽然不在一个班级。于是,就答应了媛媛的邀约,等她们定好时间后就一起去了。
就这样,终于得见其庐山真面目。当然,中间有点小插曲,因为我去的时候她们已经没有这本书可以送了。虽过程中略有些小小的失落感,但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且感恩的是虽然我“目的不纯”,却依然幸得垂怜。
因为自那日起过了没几天,有人又给当中的负责人送了一本,而且当时还有几个人也想要,但没想到是我独得恩宠。那种夙愿以偿的感觉真是喜不自禁。
或许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牵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很感恩,也幸而有这本书,陪伴我这些年。探索的路仍不止息,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告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