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60S内容:
1. 最近我在重听《薛兆丰的经济学课》,毕竟30多万人在得到App上听这门课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学课堂了嘛。
2. 其中,他讲到一个观点很有意思。他说,人要吃小鸡,老鹰也要吃小鸡,他们之间有区别吗?
有。老鹰吃掉一只小鸡,世界上就少了一只小鸡。而人吃掉一只小鸡,他就要想出各种办法,多养出一只小鸡。
3. 所以你看,能列入人类食谱的动物,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很悲惨,但是从基因的角度来说,反而是最成功的物种。
比如说世界上现在有200亿只鸡,没有任何鸟类能有这样的基因成就。
4. 所以啊,如果某种资源稀缺,大家就要少用某种资源,这是动物,或者是人类古代文明的逻辑。
而人类现代文明呢?就多出来一个逻辑:越是稀缺,越要多用。结果是:要么生产得越来越多,要么替代品出现得越来越快。
Tina感悟:
1)在人类现代文明下的逻辑下,越是稀缺的,越是有市场,反而成就了商机,随之而来的就是正品、铺天盖地的山寨品,然后再推着人们继续创新,创造出迭代的商品。
2)这应该算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吧,不断去思考怎么去解决稀缺问题,我们才能生活的更好,而不是停留在靠天吃饭的古代农耕社会逻辑。
例如相机。
没有智能手机之前,我们只能相机拍照;
单反太贵又笨重,所以有了傻瓜相机;
傻瓜相机携带不便,还不能及时网络分享,所以有了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的相机拍摄功能越来越丰富,搭配各种自拍神器APP,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分享自己的美照了。
3)那延伸到我们自己,反思我们有没有一种特质是稀缺的,是大部分人没有的。我们能不能把自己这份稀缺的特质变成自己的“商机”,输出更多自己的价值。
例如萌姐,她的时间管理能力、自律就是很多人不具备的,所以她把这种“稀缺”变成了自己的独有标签,并通过它向外界,向有需求的人输出自己的价值,这不仅成就了萌姐她自己,也帮助了我们这些很多想去改善的人。
4)不管是经济角度,还是个人发展角度,要善于发现“稀缺”,甚至去创造出“稀缺”,让它成为发展动力,给自己、给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0452/947659e7d2561085.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