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 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这是《饮酒》组诗第十三首,陶渊明在这首诗里面描绘了两个人物,一个安守本分滴酒不沾,一个放浪形骸终日饮酒。或许是有所指,也或许是陶渊明虚构出的两个形象,总之这两个人物代表了两种生活态度,陶渊明则给出了自己对这两种生活态度的评价。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同止:在一起,结伴行动。邈:遥远,差别很大。有两个人常常在一起,但是对生活态度的取舍方面差别却很大。那么到底在哪方面的取舍差别很大呢?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一个人常常把自己喝醉,另一个呢滴酒不沾终年保持清醒。这两人常年在一起,二人的关系应该是非常亲近的,但是兴趣爱好却迥然不同,一个非常喜欢喝酒,一个却滴酒不沾。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领:明白,领会。常醒的人和常醉的人总是互相嘲笑,说的话互相也都不明白。这俩人挺有意思,自己说自己的,谁也不服谁。看来想要让观念不同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还是非常有难度的。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规规:墨守成规。兀傲:狂傲不羁。颖:聪颖,聪明。那个墨守成规的人是多么的愚蠢,那个洒脱不羁的人才是真正的有智慧。陶渊明给这两个人的取舍态度做出了评价,守规矩的人愚蠢,狂傲洒脱的人有智慧。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秉:用手拿着。和那个爱喝酒的人说一句,太阳落山了点起蜡烛继续欢饮吧。陶渊明在上两句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在这两句进一步表明立场,他鼓励“酣中客”在晚上要点蜡烛继续喝酒。
“日没烛当秉”这里面有个典故,出自一首古诗《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这首《生年不满百》大意是说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的意思。陶渊明用这个典故就是表达自己的人生观,短暂的一生是有限的,何必给自己添加那么约束,尽情的释放自己寻找快乐吧。
陶渊明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有时代背景的,他生活在东晋末南朝宋初。那个时候世道很乱,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战乱不断,正直有操守的人往往不得志。想要在仕途上飞黄腾达就得与庸俗的人为伍,与虚伪的品格不堪的人同流合污。
对这样一个时代,陶渊明简直是失望透顶,由失望转为愤怒,由愤怒而悲哀,由悲哀而彻底地放弃,再由放弃而做出一些为世人所不理解的举动。因此,俗人们便认为他离经叛道不可理喻。
诗里面那个“酣中客”正是陶渊明自己,“终年醒”的那个人则是庸碌俗人的代表。表面上看不喝酒的人守礼法懂节制,应该是人们效仿的对象;而整天醉酒的人狂傲放荡,他的做法应该摒弃。
实际上,“终年醒”其实正是因为看不透世道或者没有勇气与世俗对立,只能选择随波逐流保持平庸;而“酣中客”正是因为看穿了世道,并且敢于保持自我不与世俗妥协,这才是真正的清醒透彻。
然而,“酣中客”虽然头脑是清醒的,反倒被凡夫俗子们嘲笑不守礼法举止疯狂。关于这一点,唐伯虎有两句诗说得很好:“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唐伯虎也爱喝酒,如果和陶渊明生在同一时代,二人必定是一对知己。
用醉和醒这一对命题来阐述人生命题的还有屈原,他在《楚辞》中唱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和陶渊明一样看的通透,一样不肯妥协,只是他选择了更加过激的方式——投江而死。斯人风骨,令人敬佩。
饮酒 十五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这是《饮酒》组诗第十四首,描写的纯粹是陶渊明和朋友饮酒的场面。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赏:了解。趣:喜好,爱好。挈壶:提着酒壶。老朋友很了解我的爱好,提着酒壶一起来到我这里。陶渊明最大的爱好自然是喝酒了,这一天他的几个朋友提着酒壶来看望他,这可真是陶渊明的知己了。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班荆:把荆柴铺在地上,指很随意坐下。在松树下随意坐好,几杯以后就喝醉了。陶渊明和朋友很随意坐在地上喝酒,没有座位次序也不分排位,氛围很轻松自在。酒喝得痛快,话说的投机,所以大家很快就醉了,这里的醉不是酩酊大醉,而是酒至半酣气氛热烈。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朋友们热烈杂乱的交谈着,互相敬酒共饮也失去了次序。古人喝酒的时候是有礼节的,谁先敬酒谁后敬酒都有一定的规矩,就是现代人喝酒的时候也是领导和年长的人先敬酒,也大概有个次序。
但前提是大家还没喝多,喝醉了可就不讲究这些了,那就是一个字——乱。如果酒局从头到尾都井然有序,那么这顿酒一定喝得不痛快,呵呵。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连自己是谁都忘了,身外之物更加不值得珍贵了。这就喝得,喝到物我两忘了,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至高境界啊,喝几杯酒就到了,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悠悠:喝醉以后晕乎乎的状态。真是迷恋那种恍惚的状态啊,酒里有深意啊。陶渊明和朋友们这顿酒喝得可真美,喝出了境界喝出了深意。
凡是酒鬼都为自己喝酒找很多理由,不独陶渊明,几百年后的李白也是如此。陶渊明有“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李白则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这功力也不比陶渊明低。
陶渊明有“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李白则有“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两位大诗人实际上都是在说:你们这些不喝酒的人根本不懂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