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期,我是一个自律性很强同时自律性又很差的人。自律性强,因为我会很努力的学习,每天早起晚睡,连吃饭的时间我都要压缩一下,尤其是在期中期末这种大考之前,我更是会加倍努力。自律性差,是因为我努力的前提是将自己与诱惑隔绝,而一旦我受到了诱惑,比如小说或者游戏,我很容易把大片大片的时间花在上面,不舍昼夜,废寝忘食。之后又是一顿自责。因为偶尔会状态“崩盘”,所以尽管我很努力,成绩却不是一流水平。为了赶上那些优秀的同学,我会更加努力,然后又崩盘了。非常的勤奋,非常的苦闷。
后来,我专门观察了一下那些成绩一流的同学,我发现他们很少会强迫自己努力学习。他们学习时总是精力充沛的,当感觉精力不好了,就会休息一下,可能出去走一圈,可能趴在书桌上睡一会,甚至打开诺基亚玩一把贪吃蛇。没过多久,他们又能好好学习了。真是啥也没耽误,就把成绩送上一流了。
我试着用他们的方法学习了一下,累了就趴一会或者到操场上走一圈,我发现回来再学习,效率要比一直学习高很多,也收获了和他们差不多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之后我没有再出现过状态“崩盘”的情况。当然,自己有空时主动读读小说玩玩游戏不算哈。
我感觉这段经历很神奇,所以后来我就专门查阅有关的理论书籍,才知道这背后的道理:我们在每天开始学习时,经过了一夜的休息,状态都很好,效率都挺高。假设此时我们精力的电量是100%。但学习是一个消耗精力的过程,学了一会之后,大家的精力都是70%了,注意力开始有点涣散,思维的速度开始放缓。这相当于是一个信号:对于之前的我来说,这提示我该调动自己的意志力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得坚持住。于是我的电量进一步消耗,越来越少;而对于那些学霸,这提示他该休息了,休息是一个充电的过程。过一会,他的电量回到90%,重新开始学习。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了一件十分正确的事: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循环,这是高效学习的关键。一整天下来,他们都在比较高的效率中学习,而我的学习却只有早晨那一会是高效的。更可怕的是,当人的精力不充沛时,自控力也会变弱,所以我的“崩盘”往往出现在晚上。
其实,不止是学习,长大后的我们,面对工作,感情,都是如此。你仔细回想一下,那些情绪崩溃的瞬间是不是往往出现在一天忙碌工作以后的疲惫中?如果不主动休息,一味的“大力出奇迹”,“崩盘”是迟早的事。主动休息,不止会让我们一直处于高效能区,更能让我们屏蔽崩盘的危险。
如果你也是一个非常勤奋又非常苦闷的人,可能是因为你太努力了。对自己好一点,感觉累的时候就休息一会,这可能是你人生加速的起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