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改革开放,大规模移民潮基本结束,身在人群,每个人都觉得孤单,应该以邻里社交为基础,重建大城市良性邻里关系,并推出有公信力的领头人,建立工作秩序整理小区内部事务,形成自治格局。
邻里社交内容涉及到:私人生活、相亲、养娃、照顾老人,邻里互助、矛盾纠纷、邻里兴趣圈、创业、居民自治(业委会)、公共服务(物业、社区)和管理、城乡联动等众多领域。
一、内容的载体变迁
(1)在信息化之前:主要是官方电视,电台,报纸、信件、固定电话、近距离工作圈子、生活圈子。
本阶段的特点:被动接受信息,大社会被隔离成无数个小社会,不能“挑食”。
(2)在PC互联网:主要是手机、短信、地方热线聊天室、行业、技术、兴趣论坛、QQ、电子邮件。交友范围变大,可以跨跃空间、地域。
本阶段的特点:有一定的主动选择机会,获得信息的机会变多、可以选择喜欢的内容,形成偏见的概率变大。在网络上,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交流跨跃地域空间,被骗概率增大。
(3)在移动互联网:主要是以智能电视、智能手机、平板为硬件载体、形成以微信、QQ为基础的,熟人为主体的交互平台;以今日头条为基础的陌生交流新闻、自媒体平台;以各细分领域APP为辅助的信息市场。
本阶段的特点:可定向选择信息,信息面更加狭窄,行业加速分裂,信息流动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大众没时间思考,分析能力降低,人与人的关系和秩序越来越混乱,社会进步了,但也更加浮躁,同时催生了发达的物流行业,推动了“懒人经济”的发展。
二、内容的展现形式和分类
表达形式从文字、表情、图片过渡到以视频为主,图文为辅。
(1)工作:办公、职场、求职、技术知识讲座交流等;
(2)生活:国内、国际、周边新闻、闲言碎语、线下活动交流等;
(3)家庭:相亲、养娃、照顾老人、私生活经历展示等;
内容流量,通过“共情、共享、交换”驱动用户连接而产生。
微信群的实时沟通,引动了情绪,但人多之后必然秩序混乱,话题经常“飞走”。这部分“内容流量”需要做信息整理,制定规则,把混乱的内容有序整理,实现一定范围内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差,促进各个群体的互相了解。
信用是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础设施”,政府做了事后监管工作,但效果不佳,应前置监管。一般企业看不到,看到了也会因为无力解决,不会参与。但最难的领域,往往都是最后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