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第一章的题目是:高效能笔记的思维逻辑。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这么几个内容。
第一节,强调人人都可以成为高效能的知识工作者。
要想成为高效能的知识工作者,首先就要注意学习的方法。那种只会学习,不知道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去的人,是不可能成为高效能的知识工作者的。
只有边干边学,在干中发现不足,通过学习进行补充,然后马上运用在实践之中,如此不断循环,以干促学,以学带干,这样的学习者,才有可能成为高效能的知识工作者。
要想成为这样的高手,必须刻意练习。刻意练习包括三方面的要求:专业、持续的基础上还要目标正确,要有一个人来布置检查作业,其实强调的是反馈,还要把刻意练习融入生活工作当中。
练习过程中,要遵循汇知识、促行动、探本质这样的一个步骤。亚里士多德说的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也是这个意思。
这样的刻意练习不断循环,坚持长久,就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让知识为自己所用,成为高效能的知识工作者。
第二节,指出概念思维才是高效能笔记的底层逻辑。
对应经验思维的,是概念思维。概念思维是创造世界的本源。要具备概念思维,需要具备追问的能力、定义的能力、语言的能力。
概念思维有四个层级,无知是零级,然后是一级经验,二级理性,三级本质必然性。这个零级,似乎不必出现。
注意,任何一个层级(123),都需要追问、定义、表达。
然后引出来道法术的说法。最高级的概念思维可以称之为道,也就是绝对知识,本质、规律、概念等。次一级的概念思维,也就是第二级概念思维,对应法的说法,也就是理性知识,方法论、法则层面的内容。而这个术,就是最初级的概念思维,经验知识层面的,案例一类。
第三节,高效能笔记背后的思维逻辑,是有关“道法术”的结构。
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存在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过程,最后再进一步,把理性认识上升到普遍必然性认识的高度。
感性认识就是术,理性认识就是法,普遍的必然性,就是道。
任何一个(或者一种、一门)知识,都可以按照道法术的原则进行归纳总结。道,就是知识包含的中心思想,法就是为了说明这个中心思想而提出的分论点(我怎么觉得应该用论据更合适?暂且按照作者说的记录吧),术呢,就是为了说清楚分论点,举出来的各种论据,也包括具体的案例。
道法术的说法,应该更像是一个方法论。即可以把某一项知识按照道法术的原则进行总结,也可以按照道法术的原则思考问题,寻找答案。作者说:即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清内在的本质,然后从本质出发,一层层向外推导。
作者紧接着提出来的道法术四原则,读起来感觉有点不搭,不过,先不发表议论,简单记下来。结论先行,逻辑递进,以上统下,归纳分组。
道法术有两种表达方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第四节,为了说明或者强调道法术“师出有源”,举出来金字塔与黄金圈两个内容类似的说法。
芭芭拉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提出了“SCQA表达法”,含义如下。
情景(situation):交代某一个情景和环境。
冲突(complication):在该情景和环境中遇到的矛盾、混乱和障碍。
疑问(question):这个矛盾、混乱和障碍体现在一个具体的问题上。
解决方案(answer):面对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其中,最能交付知识价值的部分为第四部分——解决方案(answer)。
我理解,这个金字塔原理,侧重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步骤。
黄金圈法则,同时也契合“道法术”结构。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3489/d1b38cda6b38f394.png)
为什么: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做这件事的理念、价值观、道理、意义是什么?这就是“道”。
怎么做:为了实现这个价值,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论去完成?这就是“法”。
做什么:有了“为什么”和“怎么做”的基础,实际的产品、想法、操作、风格是什么?这就是“术”。
介绍了金字塔与黄金圈后,又从人的大脑认知机理上,进一步说明道法术的正确性。
不管是道法术,还是金字塔,黄金圈,其实都是从实践的角度,强调具体行动的重要性。再好的理论,如果不能结合实际运用起来,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3489/21403eb4e04eabf9.png)
这一节通读了两遍,又胡乱翻了两三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按照作者提出的道法术原则,这一章的道、法、术,又分别是哪些内容呢?
道:想学习高效能笔记法,首先要学会道法术原则。
法:每个人都具备成为笔记高手的可能,但是要想真的成为笔记高手,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去练习,比如有目标的坚持、有名师指点等。
术:举出来金字塔原理,黄金圈法则等,并进一步举例,比如曾鸣教授湖畔大学演讲,乔布斯新品发布会等。
这个结果,我自己并不满意,似乎并没有抓住作者的核心含义。有待进一步思考,慢慢寻找到更让自己满意的结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