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慢船去中国》之拙见

《慢船去中国》之拙见

作者: 唐小北的喵 | 来源:发表于2017-06-27 17:19 被阅读0次

        喜欢文里对各种食物的细腻的刻画,让吃货读者们藏着掖着的味蕾想入非非。红房子西餐馆里的烙蛤蜊的蒜蓉和汤汁,伊丽莎白大道上的炸春卷,叉烧包里微甜的精肉,素菜包里的香菇味,浓油赤酱的上海菜,就连范妮做的“红烧火鸡肉”也让馋虫们蠢蠢欲动。

        除去这些细腻的笔触引起的“共鸣”,剩下的便是百感交集,关于这个破产了却仍然骄傲着的家族。台版小说分为两部,暂时只读了上部,讲的是姐姐范妮。揣着高傲又孤独的自尊踏上美国的土地,经历了一场迷茫的恋爱,最后却成为神经错乱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变得邋遢随意。就像上上个世纪的一盏雕塑,范妮所有的骄傲都风化在异乡的土地上。三言两语无以概括,个中滋味还需亲自读了才能体味。

《慢船去中国》之拙见

        有一点新思想的人就是这样。只有那一片小天地时不满足,以为出去后就能获得解放,得到不一样的人生。真正离开了才发现自己格格不入,融入不了新的环境。这是因为人出去了,思想仍然禁锢在单一狭隘的圈子里,跳不出来,灵魂还在原来的圈子里伸长脖子心甘情愿地被拴着。不愿解开拴着的那根绳的,就成了孔乙己,被新的格局格在外,也回不去旧格局;解开了那根绳的,她的未来就只存在于想象里了,就像离开笼子的鸟,你不知道它会飞多远,飞多高。

        小说题《慢船去中国》,是句西方谚语,也是首歌《On A Boat to China》,比喻世界上最漫长的路。看来,书名也可直译为“漫漫长路”?还不太读的懂其中含义,只觉有种饱经世事的成熟。

《慢船去中国》之拙见

        关于书的本身,看了一些书评。有的人认为它是一本贩卖小资情调的,以上海为噱头的时尚写作。我想,纵使它在消费读者的“上海情怀”,也不能否认它很招人喜欢。毕竟,小资确实很有生活情调,并且是很多人都在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作为半个上海人,我也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地道的老上海的情怀也确实是书中那个味道,所以才容易走到读者心里,只不过现在的上海有着太多外来人士,民族大融合一般的气息掩盖了上海原有的味道。

        以上拙见。

相关文章

  • 《慢船去中国》之拙见

    喜欢文里对各种食物的细腻的刻画,让吃货读者们藏着掖着的味蕾想入非非。红房子西餐馆里的烙蛤蜊的蒜蓉和汤汁,伊...

  • 《慢船去中国》

    在新西兰的时光,有大把的空闲用来阅读,最近刚看了陈丹燕的《慢船去中国》,感触还是挺深的,大概很大的原因是有代入感。...

  • 读《慢船去中国》后记

    还是几年前,不记得这本书怎么就加入我的书单了,时间匆匆而过,无意中听到一首歌“on a slow boat...

  • 慢船去哪里-评陈丹燕的《慢船去中国》

    一.红房子的家宴 家宴是在上海陕西路的红房子餐厅,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底。“当这家人停在红房子西餐厅门口的时候,人行道...

  • On a Slow Boat to China 乘慢船去中国?

    文|屋顶长着地瓜 听电台时播着“On a Slow Boat to China”这首爵士乐,舒缓的歌声如同溪流,缓...

  • 慢船去中国——我在台北的跨年夜

    十二月三十一号的下午,没有特殊的装扮,一行人却也是喜气洋洋地出发。在台北二十多度的阳光底下,浑身都散发出一种年轻的...

  • 安居士/海滨:砂之船2

    去砂之船吧,鲜龙井好茶舍饮尽南中国的青山绿水好春色煮一锅麻辣品舌尖上的重庆院落里的桌椅更符合侘寂美学 去砂之船吧,...

  • 春天的树

    我愿 在挪威承包一片森林 潜伏于海边 听风,寻羊 等候开往中国的慢船

  • 烦恼都是自找的

    轻点此处,观看视频 烦恼是船,我慢是水,烦恼船浮我慢水。我慢有多高,烦恼就有多高,水涨船高。 慢心重的人,烦恼一定...

  • 品质之拙见

    思想决定高度,“高度”很重要。思想高度即品质意识,它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对一切美好事物有追求者的思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慢船去中国》之拙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ve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