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种地的历史以来,差不多铲(锄)地就是最辛苦劳累的农活之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人人都会背诵,也是用来教育人节约粮食、农民辛苦、农活劳累的第一首诗!
事实上确实如此,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直至前几年,都是如此,所以,常常被农村的父母教训、吓唬孩子:“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铲地。”
光听别人说,包括古人说不行,我自己亲身经历了好多年的铲地,证明了铲地确实是最累的农活之一。
我五六岁就用小锄头铲地,上小学五年级开始用大锄头给学校铲地,学校的校田地,种的是蓖麻、毛嗑(向日葵、葵花)、玉米、高粱等。
当时小学没有六年级,五年级就是毕业班了,所以就可以铲地了。
学生铲地的时候,学校会考虑一些情况的,比如,那些瘦弱个子矮小的同学,就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慢点儿、质量差点儿都能接受,绝不能把学生累坏了。
还有,太热的天是不能让学生去铲地的。
上初中开始,就能给家里铲地了,尤其是刚放暑假的时候,正是铲一遍地的高潮期,暑假中间,开始铲第二遍地,整个暑假都赶上了。
东北夏天也挺热,但是早晚凉快。
为了不遭罪,同时快点铲完,就要早早起来去铲地。
我们老家那里,夏天4点多一点天就出太阳了,早点干活,5点前起床,胡乱洗把脸,吃早饭,扛着锄头就去铲地了。
6点前就开始铲地,大概干到10点半,就收工回家了,一个是太阳很热了,再就是差不多一直干了4个多小时,而且都是弓着腰,自家的地,又不能偷懒(也有偷懒的人),人也太累了。
早晨太早,东北庄稼地的露水特别大,走在地里或者草地上,露水哗哗地,马上就给裤子湿透了,再鱼溅起的土和成泥,鞋和裤腿子就成了泥的了,所以,铲地就穿最轻便的、最破的布鞋,还不能穿袜子。
回家吃过午饭,使劲儿睡一大觉,大概从12点半睡到3点多,起来再吃点儿东西,带上一大塑料壶水,下地铲地。因为3点半之前还是非常热的,到了地里,差不多4点,能干到7点多,接近8点,太阳快落山了,就收工回家。
有时候,天气预报明后天有雨,而雨前不多干,就铲不完,那就耽误大事儿了,所以,早晨就5点多下地,中午12点回来吃饭、休息,下午2点多就下地。
下午2、3点钟太阳晒的滋味太难受了,汗滴答滴答地掉在地上,马上就被干土包住成为毛茸茸的泥球 掉在锄头把上,很快就干了,掉在脚上,变成泥,有的掉在玉米秧子上,心想,这可玉米要么长的大,要么被汗里的盐给齁死了。
汗出的多,口渴的快,5斤的塑料壶的水,3个人一下午都不够。
有一回,天还特别热,不停地喝水,肚子里水咣当咣当地,口还渴的难受,结果虚脱了,也就是脱水了。
铲一遍地是比较难受的。
很多秧苗比较小,一般都是3、4寸那么高,上两篇说了,铲第一遍的时候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间苗,像玉米、向日葵、高粱等比较好间苗,秧苗相对于杂草就粗壮得多,非常容易区分苗与草,而且苗距比较大,用锄头的尖儿就可以锄去草和多余的苗,不用哈腰用手去拔。
像黄豆(大豆)、绿豆、土豆等就费劲儿了,主要是这些秧苗比较密实,草夹杂其间,而且秧苗又水嫩脆弱,锄头一用力就可能给铲断了或者连根儿都掉了,有很多情况下是不断地哈腰用手拔,又累又慢又难受。
有几回,早晨去的太早,困得拄着锄头睡着了,差点摔倒。
很多农村的孩子经历这样的苦,也激发了一定要考出去的决心。
很多的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根本不像城里这样苦口婆心地费劲儿,干几天农活,铲几天地,比什么思想政治工作都有效果。
城乡差别,几千年了,依旧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