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讲课讲得不好,学生人在座位,思想会开小差。学生如果是企业老板,他们认为时间就是金钱,课不好听,直接就走了。
今天,我以为又会遇上这样的事。
“会议后面还安排了主题演讲,时间会不会太长?”我和举办活动的工作人员商量,“可别会议没结束,人都走得差不多,有些难看。”
“主题讲座才一个小时,企业老板们会喜欢听的。”对工作人员自信满满的话,我将信将疑。
这些参会的企业老板,大多见多识广,经常全国到处去学习。就我所在的单位,每年都要组织他们去高校学习,能对他们味口,得到好评的讲师,很少。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53008/75c256a8fae22bf2.jpeg)
何况,今天的主题是企业数字化的困境机遇,这个题目几年前就开始讲,几乎烂大街,还能吸引人?
我不怎么看好的想法又加深了一层。
等到讲师开口介绍自己,问候在场人员后,又说“观看直播的朋友们好”,我就更不看好了。
就这么个小会议的演讲,还搞媒体直播,就不怕数据难看,自曝其短?
然而,随着讲师讲课深入,结果却出乎意料,不少人边听边频频点头,现场没人溜走。
我也被他讲的内容吸引了,只觉得时间太短了,讲得不够深入。
为什么这位讲师讲课让人喜欢呢?
不是他的内容有多新,而是他联系实际,从企业老板日常遇到的企业数字化困境说起,再说到趋势、机遇和对策。
问题导向,又有实用性,很容易引起参会人员的兴趣。
一些认知误区的澄清,也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比如,他提出:
企业数字化并不是说企业要有多大的投入做数字化,而是老板要有数字化思维。
企业数字化创新最初来自基层,而不是来自老板拍脑袋。
他说的,其实就是:企业数字化应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找。
向内求,得正果。
网友评论